(一)
簡2「先夫〓(先大夫)之風(?)遺命」🏇🏻,遺字作
,讀書會此釋正確可從。大概因為字形從「米」,與一般「遺」從「少」旁不同,遂有學者認為是「遝」字。「遝」字確實可以從「米」旁💆🏿♀️🥬,但是字形上部不從「目」,釋為「遝」就失去字形的根據了📦。其實古文字「少」可訛變為「米」,如東周齊國銅器叔弓鎛和陳
簋中的「
」與「
」為一字異體🧛🏿♀️。裘錫圭先生認為是由「少」訛變為「米」,〈讀逨器銘文劄記三則〉《文物》2003.6 頁75。又見張富海《漢人所謂古文研究》45頁👰🏻♂️。
(二)
(答)曰:【7】「亡
(僕)之尚(掌)楚邦之正(政),
(坐)
(友)五人,立
(友)七人🫳🏽,君王之所
(以)命與所爲於楚【8】邦🦸♂️,必內(入)
之於十
(友)又厽(三)
字作
,讀書會認為:「字又見於《上博(六)·平王與王子木》簡1,字作
,讀爲『遇』。本文可讀爲匹偶之『偶』。」董珊先生在此說的基礎上讀為「諏」,詢問也。筆者則讀為「叩」,問也🤲🏿。
謹案⛹🏻:《包山》258有「 對於「坐友」,讀書會指出👩🏼🦰5️⃣:「原整理者讀『(
-藕)二
(
)」🙋🏻♀️,也有「
蓏(瓜)一
(
)」李家浩先生已指出同簡出現且寫法不同,「說明它們不是一字」(李家浩:《信陽楚簡中的“杮枳”》,《簡帛研究》第二輯🧑🦽,法律出版社,1996年9月👨🎓,第7頁。)李家浩先生指出「
」應釋為「藕」,這是「侯」部𓀏。「
蓏一
」🥢,《14種》119頁讀為「瓜」👩🏼✈️,這是魚部。而後來出現「
作者: 海天 时间: 2011-8-26 19:44
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