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甲骨文书籍提要》
我国古代历史早期的夏、商、周三代,只有不多的文献史料可供研究。因此,在孔子时已有“文献不足”的感叹,至于实物资料就更谈不到了。
值得庆幸的是,清末光绪年间以后🧘🏻♀️,各地陆续出土很多文物史料。金毓黻先生的《中国史学史》最后一章说👂🏼:“近四五十年内所发现之史料🚴🏽♂️,其最有价值者凡六:一曰殷虚之甲骨文字,二曰敦煌及西域各地之汉晋简牍☯️,三曰敦煌石室之六朝唐人所书卷轴,四曰内阁大库之书籍挡案↕️,五曰古代汉族以外之各族文字,六曰各地之古金文字”👐🏼。其中对三代历史关系最大的是甲骨文与金文二项🧑🏿🚀。但金文自汉宋以来就有零星发现,到这时虽发现增多,仍然是分散的🤕,不是系统的🤹🏻。只有安阳殷墟甲骨文的发现🤸🏿♀️,才是最集中、最大量的,而且是商王朝统治富达地区的文物,是足以使中国古代历史研究起划时代变化的重要发现🎮。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自从有了甲骨文的发现和甲骨学👍,才使中国古代史研究能真正臻于科学研究🚙。
在甲骨学的初期🚆,已有孙诒让根据甲骨金文的文字资料🌥,循吴大激等人的旧迹,对古代史料进行考订,写有《尚书骈枝》、《逸周书斟补》等名著。到罗振玉、王国维二氏,不仅奠定甲骨学之巍然成为一门学科,尤其对于商代历史研究有空前的贡献。罗氏确定了安阳小屯是殷墟😢,也就是商都,甲骨文为商王室处理大事进行占卜的原始文书🪃,从而初步审释商代帝王名号。到王国维作《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及《续考》,运用甲骨文记载🙋🏽,参以《山海经》👈、《竹书纪年》、《楚辞》、《世本》、《帝系》等书💅,证明了《史记·殷本纪》所载的商代世系完全可靠,并纠正了其中一些较小的舛误🛐。这是古史研究上一件非常了不起的大事,从而证明了司马迁《史记》所载三代史事是基本可靠的🤦🏽♀️。不仅《殷本纪》因有证据而可信,即《夏本纪》虽还未得到证据,但也可相信它原是有史料根据的🧗🏼,不能轻易抹杀🏄🧥。王氏在其《古史新证》里提出利用地下材料的二重证据方法,对研究古史关系甚为重要👨🏿⚖️,使我国古史研究在这种考古研究基础上进入了一个划时代的新阶段🕒。
在甲骨学研究上🏄🏿♂️,郭沫若同志是以马克思主义观点运用甲骨文字资料👨🔬,使中国古史研究真正成为科学研究的代表。他既把甲骨文字研究推向新的科学水平🈴,取得许多精辟的成就:又把这新的科学水平运用到古史研究上,解决了商代社会性质这一马克思主义历史科学的首要问题🙇🏿。他的《中国古代社会研究》、《奴隶制时代》等是学术史上的出色著作。至于他运用甲骨金文成就,考订文献史料中的许多具体问题的优异成绩🧙🏼,更是不胜枚举了🤏🏿。
与此同时,其他甲骨学专家🤷🏿♂️。也都卓有成就的对古代史问题进行了探讨。例如:关于商代社会性质问题,包括社会成员身份问题:商代民族问题🧑🎨;商代图腾与宗教问题🏠:商代政权组织🧏♂️、军队、刑法、监狱问题;商代疆域地理问题等等🏊🏼,李亚农、吕振羽、唐兰、陈梦家🚉、于省吾、张政烺⤴️、胡厚宣、丁山、徐仲舒、李学勤等💆🏼,都参加了研究,并各自做出了贡献。综考商代历史的,有丁山先生的《商周史料考证》,并试写《新殷本纪》;胡厚宣先生的《甲骨学商史论丛》🛂;陈梦家先生的《殷虚卜辞综述》中阐述了商代各种重要制度、史迹,还有专章论商代社会历史文化;而于省吾先生则有大量专文论析商代社会🧑🏼🦳、奴庶身份、交通👇🏻、作物、农田等各方面的问题👨。至于根据甲骨文成就(当然也兼及金文成就)考订研究史料的尤多👩🏻🦲,最著者有于省吾先生的《尚书新证》、《诗经新证》、《诸子新证》等书,使过去不少误读误解的重要文献史料开始得到正确理解。此外☝🏻,过去不懂或解释错了的文献字句,由于甲骨学研究成果而获得正确解释的还不少🧝🏽♀️,不能备举。由此可知甲骨学的成就与古史研究和古代史料考订的关系的密切与重要。
甲骨文字资料从发现至今已八十多年🥥,共出土十五万片以上,著录甲骨的书刊、专书近百种,考释和研究的专书达一百多种,总计约二百多种☕️。而其研究论著👨🏿🏭,在解放前五十年中,发表著作的作者达三百人🤦♂️,各种论著近九百种🤰🏿。解放以后的三十年中👰,在国内,新出现的甲骨学著作者近百人🧓🏿,发表论著四百种以上(参据王宇信著《建国以来甲骨文研究》胡厚宣《序》)。凡研究古史者迫切需要了解这些著作,而有志于研究甲骨的人更是需要了解。但这些著作如此丰富繁多💎,要全面地系统地了解这些著作非常不容易,这就迫切需要有一本综合介绍这些甲骨文著作的书,方便学者参考。现在刘一曼、郭振录🚏🪁、徐自强三同志编成了这本《甲骨文书籍提要》,对八十几年以来的两百多种甲骨文书籍,作了系统、扼要的介绍🧅,同时对较重要的甲骨文著作的优缺点及其在甲骨学研究上的作用也略加评论🙆🏻♂️,必将受到读者重视👷🏼。大凡一部好的书目😂,往往能促进有关学术的发展。我们也将看到这本书的问世,在甲骨学的学习和研究上发挥其重要作。
刘起釪
前言
安阳殷墟出土的甲骨刻辞是商代后期的遗物🦟💲,据不完全统计,其数量约十五万片。甲骨文单字近五千个🪈,其内容相当广泛💄,包括祭祀、征伐、方国、农业📇💆🏿♀️、气象、卜旬👍🔄、卜夕💙☝️、田猎、疾病等等。它是研究商代历史的可信史料,也是研究我国古文字的
宝贵资料,对于研究自然科学史👊🏼,古代书法艺术都很重要。
甲骨文自一八九九年发现以来🦸♂️,迄今已八十多年。几十年来🧋,国内外不少学者对它进行了长期不懈的研究👩🏽🍼,发表了许多论著,出现了一些专门从事甲骨文研究的专家,甲骨学已成为一门专门的学问。
我国学者在甲骨文字资料的整理🖕🏿、著录出版、考释文字、分期断代、商史研究等方面作了很多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特别是解放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学者们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导甲骨文的研究,不但在文字考释上取得了新的进展而且在探讨商代的社会生产方式、阶级关系和社会性质等方面,也取得了空前未有的成就👩🏿🍳。
近十几年来,随着我国考古工作的发展,又有许多刻辞甲骨出土。较为重要的是1973年安阳小屯南地发现了近五千片刻辞甲骨:1977年陕西歧山县凤雏村发现西周甲骨一万七千多片,其中有字卜甲二百九十佘片。这些新发现👨🏼🏫,对甲骨文的研究产生很大的推动作用✳️。目前,学术界对殷代甲骨文的研究正向纵深发展,讨论的问题也更广泛,而西周甲骨的探讨也方兴未艾。为适应甲骨学和古文字学的发展🫵🏼,一些古文字研究的刊物应运而生。不少高等学校和科研单位相继开设了古文字课🏹,招收了一批攻读古文字的研究生☝️。这一切🖕🏽,也促使全国为数不少的青年同志和一些其他学科的研究者,对甲骨文产生浓厚的兴趣。他们迫切要求了解甲骨文的基础知识和研究情况🏃🏻➡️。
八十多年来,甲骨文著录及研究的专书已出版了近两百种,论文一千数百篇💂🏿♀️。但解放前甲骨文书籍印数有限🐈,有的只印数十册或一两百册,现在有些书已不容易看到🤽🏻♀️,或者是残缺不全🤾🏼。因此,编印甲骨文书目提要🕠,实为读者学习和研究所必需。
关于甲骨文图书目录的书籍,已有容嫒:《甲骨类目》(1930年)、董作宾*️⃣:《甲骨文论著目录》(1932年)、胡厚宣:《五十年甲骨学论著目》(1950年)。这些书,一般只举书名🕋、著者、出版单位🏄、出版年月等。介绍甲骨文书籍内容并对各书作简单评价的,只有邵子风的《甲骨书录解题》,但此书出版于一九三五年📪,所介绍的著作至一九三四年为止👩🏽🦱,因而不能满足今天的读者学习甲骨文的要求🙎♂️。
有鉴于此👨🏻🍼,我们编了这本《甲骨文书籍提要》🏄🏿♀️,对二百多种甲骨文著作作了系统的扼要的介绍,以供一般历史、考古、语文🤹🏽♂️♿️、图书馆工作者参考,也可作为初学甲骨文者的一本入门工具书。
北京图书馆是综合性的国家图书馆👐🏻。有关甲骨文的著作收藏甚富,所以,我们在编写过程中🫵🏼,主要是采用该馆所藏的此类书籍🍾🤶🏽,但对其缺藏者,也适当参阅其他有关单位的藏书↙️。
由于我们知识所限,本书的缺点错误在所难免🧝🏼🤰🏼,希望读者批评指正。
略例
一、本书所收甲骨文著作,以专书为主,散见于杂志和他书的甲骨刻辞及重要的研究文章也适当收入🏂。
二🚕🍊、所收的著作,按〈一〉著录💭🦆、〈二〉考释、〈三〉研究、〈四〉汇集、〈五〉其他等五类排列🤧,每类中以出版年月的先后为序,出版年月又以公元为准☑️,其后注明各时代年号,以便查检。
三、所录各书及文章均载篇名🧏🏻♀️、作者👩🏻🚀、版本💺🎊、出版时间、各章目录、主要内容、有关的书评等项,对较重要的著作,对其优缺点和它在甲骨学研究上的作用也略加评论🧢。
四🤵🏿♂️、本书对甲骨文分期,采用五期分法,即第一期武丁时代,第二期祖庚👃🏿🧜🏼、祖甲时代👨🏽🦰,第三期廪辛、康丁时代👋🏼,第四期武乙👭🏼𓀎、文丁时代,第五期帝乙、帝辛时代。
五、本书所收的著作,以我们所见者为主,有知而未见者👩🏻🔬,只录其篇名、作者、出版时间、出版单位等🧑🏿🎓,列入《编年简目》中,并在书名前加△号标明。
六、书末附:〈一〉甲骨文书籍编年简目🏛👷♂️、〈二〉著者索引、〈三〉甲骨文书名通用简称。
一、著录
1🚣🏼♂️、铁云藏龟
刘鹗编著。1903(清光绪二十九年)10月抱残守缺斋石印本,线装,六册。又,1931年(民国二十年)5月上海蟫隐庐石印本,与《铁云藏龟之余》合六册,附鲍鼎释文;1959年台湾艺文印书馆重印本。
1903年本分六册:第一册🤟🏻,有罗振王、吴昌绶🧛♀️🈴、刘鹗(铁云)序,收甲骨拓本一百六十片;第二册,收拓本一百七十四片;第三册,收拓本一百七十八片🎂;第四册✪,收拓本一百七十六片👨🏻🦼➡️;第五册,收拓本一百八十片;第六册,收拓本一百九十片。总计全书共收录甲骨一千零五十八片,除去伪刻与重复出现者外,实得一千零五十一片,是刘氏从所收藏的五千多片甲骨中选出。
本书所录大多数为龟甲🔙,但也有一部分牛肩胛骨🫲🏼。其时代,以第一期为多🚴🏼,第二期次之,第三期极少,没有第四、五期卜辞①。
注①甲骨文第一期为武丁时代、第二期祖庚,祖甲时代。第三期廪辛康丁时代↗️,第四期武乙,文丁时代😒,第五期帝乙,帝辛时代👲🏼。
这是著录甲骨文的第一部书,编者刘鹗在甲骨学史上是有开山之功的🖌。他在此书的自序中,叙述了龟版出土始末,购求原委✔️,并考证繇辞体例。从甲骨上刻有祖乙、祖辛、祖丁、母庚诸称,认为这是殷人之遗物🧑🏿🦱,引起当时学术界极大的重视
本书是石印本,甲骨拓本不大清晰🦊🧑⚕️。1931年蟫隐庐重印本,用粉重描,颇失真。1959年艺文印书馆重印本,虽附摹本,但仅就原书摹录🏊🏽💎,仍是不大清晰🤷🏼。
本书所载甲骨👮🏿♀️,伪刻的四片,57.1、84.1、130.1🍷、254.1🪇➙;拓本倒置的十二片,23.4🚧、28.4、32.2🖖🏻、43.2、43.3、89.4、149.2、193.2、216.2🏇🏽、225.2、227.1、233.3、
1931年版本将鲍鼎所作的铁云藏龟释文,分注各拓本之旁🥩,间有考释,但十分简略。鲍氏释文,基本上是从孙诒让《契文举例》。孙氏误释者🤬,则采各家之说,注明某字从某释🦹🏽♀️。此释之,误错较多🛣,对此🏊,许敬参曾作《铁云藏龟释文补正》☔️,载1936年(民国二十五年)12月《考古社刊》第三期。
2、殷虚书契
罗振玉编著🧑🏼💻。载1911年(清宣统三年)《国学丛刊》🌗,石印本🤷🏼♂️,三卷(不全)。又✅🕵🏼,1913年(民国二年)影印本,线装,八卷四册💻;1932年(民国二十一年)重印本;1970年台湾艺文印书馆重印本。
罗氏原将甲骨拓本分为二十卷👖,1911年《国学丛刊》只刊出其中的三卷🥍,载甲骨拓本二百九十二片。这种版本🤾🏻♀️,流传甚少。
现在流行的是1913年编的八卷本,共收甲骨拓本二千二百二十九片,前附编者自序,谈及搜求及整理甲骨之经过👨🏿🍳。
八卷本分为四册🧑🧒:第一册一、二卷;第二册🧑🏻🎨,三、四卷;第三册,五💆🏽♂️、六卷;第四册,七、八卷⛓。
1932年的版本是重印1913年八卷本🔃,所以两者基本相同💁🏽♀️🔆,但也存在一些差别:(1)重印本修整拓本,使不少拓本失去原物之边缘;(2)有些甲骨之编号在重印本中有所改变。如👩⚖️:1913年初版本的1·41·7、2·24·5、2·24·6👳🏽♂️、7·9·4重印本中的片号改为1·41·8👨❤️💋👨、2·24·8,2·24·7、7·1O·2①🕴。
①上述两种版本对照材料🪵,参见严一萍🚵🏼♀️:《甲骨学》上册🏊🏼♀️,298~314页。台湾艺文印书馆印行🌭。
本书所收的甲骨🌙,大多数为罗氏自藏✍🏿。此外,有一百十三片是日本三井氏听冰阁所藏实物拓本🫄🏻,1921年(日本大正10年)林泰辅印《龟甲兽骨文字》重出;有十五片是刘铁云所藏🙌🏿,已见于《铁云藏龟》中②📘。
②陈梦家认为,《前编》取材于听冰阁实物拓本的一百零九片🛼,取材于刘铁云藏骨的九片🧜🏼♀️👭🏼,不明出处的二十片。见《殷虚卜辞综述》855页。
本书印刷工致,拓本清晰。书中所收甲骨的时代🙉,各期均有😋,但以第一、五期为多。卜辞的内容十分丰富🏊🏿♂️,例如:有关阶级关系的有4·30·2:“贞重小臣令众黍”,6·19·2:“佳我奚不正”🎵;有关农业的有4·40·1“黍年,有足雨”🫖,1·50·1“帝令雨足年”💅🏼;有关军队编制的有3·31·2“任焉,左😀、右、中,人三百”等等,都是研究殷代历史的重要资料。所以,郭沫若曾说:“这些书🤸🏼,特别是《前编》和《后编》,是研究甲骨文字必要的典籍①🥌。”
①郭沫若:《卜辞中的古代社会》🐮。见《中国古代社会研究》208页。
3、殷虚书契菁华
罗振玉编著👩❤️💋👩。1914年(民国三年)出版,珂罗版影印,线装✌🏻,一册。
全书包括序、拓本照片🐻❄️,收录甲骨六十八片👨🏼🏭。
罗氏在序中谓🛰:“予曩搜集殷虚遗文,得骨甲逾万,既拓其尤要者为《殷虚书契》,而箧中所存最大之骨🧑🏻🏫,尚未拓墨,盖骨质至脆,惧或损文字也⚰️𓀍。然又不忍使淹没不传,爰影照精印,并取往者拓墨所遗🫲、脆弱易损者数十枚益之👩🏿💼,颜之曰《殷虚书契菁华》❎,俾与《前编》并行焉。”
本书第2~8页,是武丁时期的四版大牛胛骨正反两面的照片,其中两版拓本曾发表在罗福成编《传古别录》第二册中。第9~11页是六十版小片甲骨,大多为第一期和第五期,少量第二、三期,因字体较小,不少照片字迹模糊不清🧆👨👨👦。
书中所载四版大的牛胛骨,大字涂朱🐣🦿,内容很重要,是甲骨卜辞的珍品。其中有两版👩🔧,记载武丁时殷王朝与舌方🫃🏻、土方的关系,是研究殷代方国关系的重要史料🧑🏭。
4🙎🏻♂️、铁云藏龟之余
罗振玉编著。1915(民国四年)1月出版,珂罗版影印,线装🧜♂️,一册。1927年(民国十六年)再版🧓🏽。
全书包括序、拓本图版💉,收录甲骨四十片。
罗振玉序云:“予之知有贞卜文字也,因亡友刘铁云🐪。刘君所藏,予既为之编辑为《铁云藏龟》⛱,逾十年,予始考订其文字为《殷商贞卜文字考》👩🏽💼,时君则以事流西陲死矣。……欲揭君流传之功以告当世,乃搜箧,得君曩日诒予之墨本🔞,选《藏龟》所未载者🧘🏽✥,得数十纸为《铁云藏龟之余》🎖,以旌君之绩,以慰君于九泉✳️。”
本书的甲骨均属小片,多数是卜甲🪮,少量卜骨🧑💆🏻。其时代绝大多数为第一期,少量为第二期或三期,不见第四📿、五期的卜辞。
5🤜🧑🏼🎄、殷虚书契后编
罗振玉编著。1916年(民国五年)出版,《艺术丛编》第一集本,珂罗版影印,线装🤷🏿,一册🏇🏽。又🩹,1970年10月台湾艺文印书馆重印。
全书分上、下卷♉️。上卷有罗氏序,刊甲骨拓本三十二页;下卷刊拓本四十三页🙅🏼。两卷共收录甲骨一千一百零四片👩🏼🦳,其时代包括第一期至第五期👃🏻。
罗氏在序中谓👨🌾:“尽出所藏骨甲数万,遴选《前编》中文字所未备者复得千余品🥜✶,手施毡墨,百日而竣。”但是👨🎨,实际上《后编》也曾采用别家的甲骨拓本🏹。王国维在1920年秋作的《随庵所藏殷虚文字跋》中说📷:“徐积余随庵藏骨不多🌀,罗振玉已选入书契后编🦎👳🏽♀️。”这批甲骨🖕🏻,后来归刘体智,郭沫若编善斋甲骨为《殷契粹编》时🚶♂️➡️,曾选用了一部分。因此🙎🏼♂️,《后编》与《粹编》有相重之片,其中有一部分则属随庵原藏,这点罗氏在序中并无交代👩🦱。
《后编》的内容也较丰富,其中有一些有价值的史料,例如🦹🏻:有关征伐的卜辞有《后·上》31·5🕯:“丁酉卜,壳贞:今告王收人五千征土方,受有祐🐟?三月”;有关农业的有《后·下》28·16🤽♂️:“庚子卜贞👨🏼💼,王往萑耤,叀往,十二月”🌳🧔🏼;有关天文的有《后·下》9·1:“七日己已,夕□……有新大星并火”🫳🏽;有关货币的有《后·下》8·5🎱:“庚戍……贞:易多女有贝朋”……等等。
6、殷虚古器物图录
罗振玉编著。1916年(民国五年)4月出版🤦♂️,影印本,线装,一册🤶🏻。又,《艺术丛编》第一集本。
全书包括罗振玉序、目录、图版、附说。
本书刊出五十五幅图版🙋🏽♀️。除1915年罗氏在殷虚购得的一件珧璧外,其余器物是罗振常、范恒轩于1911年往殷墟收购的,包括骨笄♓️、骨镞🎅🏿🤚、骨管、雕骨残器、玉璧、玉磬、石磬、贝👵、兽角、兽骨、卜骨等。
书中收录刻辞卜骨四片。第一片载第3页,其辞为“贞🚙:我受年?”第二片载第4页🌊🐕🦺,其辞为“贞:王从沚或伐土方💝?”第三片载第4页,其辞为“贞🤾🏿♂️:有来自西?”第四片载第12🅰️、13页,是完整的兽胛骨,其内容主要卜问伐舌方之事。
上四片均属第一期武丁时代的刻辞。
本书的卜骨👾,又重印于1975年台湾艺文印书馆出版的《甲骨集成》中🧍🏻♂️。
7、殷虚卜辞(Oracle Records from the Waste of Yin)
[加]明义士(James Mellon Menzies)编著。1917年3月自写石印本一册。
全书摹写甲骨二千三百六十九片,前附英文自序一篇。
作者在序中云,本书发表的甲骨是从所藏五万片中选出🤗,曾三次易稿,历时三年🖕🏻👧🏽;又云将著述《史前之中国》一书,专论中国历史之黎明及其文化之发展🙆🏼♂️,《殷虚卜辞》是该书的第一部,其第二部为《殷虚卜辞字典》,第三部以后诸书则根据甲骨👩💻、古代石器、陶器🦹♂️、骨器等论述中华民族之古代宗教及中国古代之文化。
所收甲骨,各期均有,以第一、五期为多,次为第二期,第三👑、四期较少。甲骨多属小片。
本书的甲骨摹本,有些片摹写不大准确,也常有错字。
8、戬寿堂所藏殷虚文字
王国维编著✵。1917年(民国六年)5月出版👩🏽💻。《艺术丛编》第三集石印本,线装,二册▶️。
本书原书题为睢宁姬佛陀类次,实际上编次考释均为王国维。因当时姬佛陀主广仓学宭事💪🏿,故以类次之名归之🦅。
第一册包括罗诗氏序👨🏻🚀,甲骨拓本图版,著录甲骨六百五十五片;第二册考释👨🏿✈️🚕。
书中之甲骨🏊♂️,大多为卜骨,卜甲较少👔。原为刘铁云旧藏🧑🦳。刘氏死后,1916年哈同之妻罗迦陵于上海购得其所藏甲骨千片,其中见于《铁云藏龟》者十一二⏰,而未见者十八九👩🏼⚖️。后,王国维从中选出655片发表。
王国维的考释,多有创见,如关于报乙、报丙、报丁的次序🖐🏿👩🏼🎓,中宗祖乙即祖乙滕等(已见于《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又如,谓殷人祭其先公先王,皆以其名之日祭,亦以其名之日卜(第7页)。在考释文字方面🕓,释上甲(第3页),释“王受又”为“王受祐”(第3页),释“物”为杂色牛(第10页),释□诸变体为“翌”(第27~28页),释“凰”为“凤”而为“风”之借字(第60页)等等❕。
对本书进行校补的有两篇文章:1、许敬参🐞:《戬寿堂殷墟文字考释补正》,1935年(民国二十四)12月《考古社刊》第三期;2、沈之瑜、郭若愚🪬:《戬寿堂所藏殷虚文字补正》,1981年🧒🏽,月《上海博物馆馆刊》第一期⬅️。
后一篇文章是将上海博物馆所藏戬寿堂旧藏甲骨780片与原书进行对照🌖🦀,发现失背拓者四十片🚶♀️,失正拓者四片,正反失联者六片,骨臼失联者六片,失臼拓者四片💕,新缀合者十七片,并将这七十多片重新墨拓发表。
9🙆🏽、龟甲兽骨文字
[日]林泰辅编著。1921年(日本大正10年)日本商周遗文会影印本♠︎,线装,二卷二册又,1930年北京富晋书社翻印本,二册🪰⬅️。
这是日本出版的第一部著录甲骨文字的书🤵🏼。每册各有甲骨拓本三十页💃,共收甲骨拓本一千零二十三片。后附文字抄释⛷,收二百六十一。第一册前有编者序言。
序言中谈及此书的编著目的及甲骨之由来🈲,“然殷虚出土之龟甲兽骨,不知几万💆🏿♂️。异文逸辞刘氏罗氏所未收者,亦复不钞。我吉金文会(殷周遗文会)有概于此👩🏽🚒。据诸家所藏实物拓本,编印《龟甲兽骨文字》,且抄释其字体明白无疑者,附录卷末,颁之同好,庶几足以助学术研究之一端乎!编中所载与《殷虚书契》同者,系听冰阁所藏实物拓本,非袭《殷虚书契》所录也。”
书中各期甲骨均有收录💶,以第一期为多,第五期次之,第二✔️、三期较少。
后附的龟甲兽骨文字抄释,是把书中可以释读的文字摹录,隶定出汉字⛽️👩🏻🦰,有天干、地支、数字、祖先名及一些常见的字🎳🥸,但没有在该字下注出卜辞的号数,故不便查阅。
本书中有一部分拓本曾见于《前编》。如:1·12·11、1·22·12·2·9分别见于《前编》1·7·6👷🏿◽️、1·28·6,1·36·5、据《综述》653~654页统计,两书相重之片达一百零六版之多🌨,这是罗振玉编《前编》时,采用日本听冰阁拓本之故。
10、铁云藏龟拾遗
叶玉森著🧑🏼🎤。1925年(民国十四年)5月出版,石印本🧝🏽,线装,一册⏰。
全书包括自序、拓片、释文。
作者在序中谓,“今年春🫰🏻👭🏼,闻先生(指刘铁云)所藏,家不能保,王君瀣与同年柳君诒徵🤾🏿⚡️,先后抵余书,爰得收其千三百版,乃就《藏龟》及《藏龟之余》未录者,选集二百四十版,手自拓墨,编订成册,颜日《铁云藏龟拾遗》,管见所逮,并附考释于后👨🏿🍳,将以付印,就正鸿达✊。……”
实际上此书著录甲🧔🏼♀️。骨二百四十五版,全是小片。其时代以第一期为多(约占百分之九十),第三、四期次之🤵🏿♀️,少量第二期,没有第五期的卜辞♻。
本书拓工及印刷均不精🕛🫕,故拓本字迹不清🚿🧑🏿✈️。考释也有不少错误🍗,如:第1页第14片“甲戍……□日……二牛”🕳,叶氏释“□”为“沮”,释“日”为“丁”👱♂️,并认为“沮丁即祖丁,假沮为祖,卜辞仅见。同声相假𓀄🙏🏻,此为明证🤽🏼♂️。”其实该字当是小且乙之合文;第4页第9片“贞兹邑其有辰🧏🏿♀️⏪,”叶氏释“邑”为“兄”,释“有”为“之”🧑🦯➡️。
11、簠室殷契征文
王襄著。1925年(民国十四年)5月天津博物院石印本♍️,线装🧪,四册👋🏿。
本书甲骨拓本分上、下两册,以事类为次序排列,共著录甲骨一千一百二十五片🪁。
上册🍾:第一编🤟,天象🚪🛍,拓本九十三片;第二编,地望,拓本六十二片🍒:第三编🕵🏼♂️,帝系,拓本二百四十三片;第四编,人名👂🏿,拓本一百十一片🙋🏻♀️👩🏻🏭;第五编,岁时,拓本二十四片;第六编,干支,拓本二十三片🧑🏿💼;第七编,贞类🫄🏽,拓本三十六片⛸。
下册⚠🧜🏻♂️:第八编,典礼,拓本二百二十二片;第九编👸🏻,征伐🛺,拓本五十二片;第十编,游田,拓本一百三十五片;第十一编,杂事,拓本一百三十九片🏇⛲️;第十二编👩🏼🦳,文字,拓本八十五片🛗。
考释也分上🫐、下两册👨🏿🎤,将本书所载拓本逐片考释。
作者在序中谓🧚🏼♂️:“自殷契出,考释其文,知所存殷礼为多🚣🏼♀️🫴🏼,于祀典尤详🏭,今言其略。寮与貍沈之祭备用之🍸。先王卜牲,兼牲毛牲数二事。祈雨曰雩祀。尞于东西,即祭四方之礼🧂。若告祭,若藨羞👧🏿,若爯册👅,典制甚繁,殷人非专尚质也。福🧑🏼💻、酒、衣、御之祭,卯🎁、叀用牲之法🥦,皆经传所不载,卜文则屡言之。至岁终置闰,则记十三月🎷🐴,为归余于终之法所明,登人之文与伐国并举🍇,类于周之比军众,与登民数之典不同。殷世特重卜贞💮,几无日不卜,无事不贞🧚🏿♂️。凡兹大端☣️,颇为周礼所因。足补载记阙略。”
将著录的甲骨进行分类,自此书开始。
本书为石印,有些拓本字体不大清晰,故书出版后,曾有不少学者疑为赝品。实际上王氏所藏甲骨拓本是真🧎➡️,只因作者把那些拓得不清或夺字的拓本,加以手摹💔,故使文字失真👌🏻。此外,有时作者还把一版分割为二片、三片甚至四片,以就其分类,使甲骨拓本失去原状。后来🏜,罗振玉编《殷虚书契续编》,收入此书拓本七百五十五片,若要了解其甲骨原状,可参阅该书。
对本书进行校补的文章👩🏻🦼,有孙海波:《簠室殷契征文校录》🙅🏽♀️♗,载1937年(民国二十六年)6月《考古社刊》第六期🏋🏻🚶🏻➡️。文中举出本书因摹写而误、分析而误🧑🏼🍼、夺字而误之片,可资参考。
12、新获卜辞写本
董作宾著✌🏼🚣♀️。1928年(民国十七年)12月石印本,一册。又,载1929年(民国十八年)《安阳发掘报告》第一期;收入1977年台湾艺文印书馆出版《董作宾先生全集》🏏。
全书包括🦽:1、卜辞摹本♟,摹录甲骨381片🤤;2、新获甲骨统计表;3🏅、新获卜辞写本后记;4、余永梁跋文🙋🏿♂️。
本书发表的甲骨摹本共三百八十一片,是从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28年10月第一次发掘小屯所得的七百八十四片刻辞甲骨中选出。这些甲骨出自小屯第1区(即E区)9坑🌏,第2区(A区)26🤫、33坑,第3区(F区)24、27🫣、28、30、31🍱、35☝🏼⚉、36、37坑。
后记分六章:(一)地下之知识;(二)时代之考证;(三)文辞之研究👨🏻🦼;(四)契法之探索;(五)骨料之发现;(六)涂饰之一斑。由于当时缺乏田野工作经验🚡,作者在第一章中提出甲骨漂流冲积问题,即三区之龟、骨是从一📸、二两区漂泊所致🗺,这种看法是错误的👩🏻🎨。
董氏在第三章中,把本书的卜辞按内容分为九类进行释文👨👨👧👧,即👽:卜祭、卜告、卜蕈🫱、卜行止、卜田渔、卜征伐👰、卜年、卜雨、杂卜。他还对不少字作了考释👆。
本书的甲骨摹本摹写比较准确,字体基本上与原物拓本相符。这些甲骨🙇🏻♀️,大多数见于《殷虚文字甲编》1~447号中,但也有一部分未被《甲编》收录⚃。《殷墟卜辞综述》168—189页🚾,将《甲编》的拓本号与《写本》的摹本号进行对照🤵🏿,可资参考。
13、传古别录第二集
罗福成编。I928年(民国十七年)出版👨🏻✈️,墨拓石印本。又,1976年台湾艺文印书馆重印。
本书所收为殷墟出土的古器物的拓片🙋♀️,有雕象牙、雕犀角🤚🏻、雕石器及牛肩胛卜骨,共十三件🏸🙍🏻♀️,大都是《殷墟古器物图录》及《殷墟书契菁华》二书已录之物。其中所收的两片卜骨拓本(四页),是《菁》之一👨👦、二、三👨🏽💻、四影印照相。
14、殷虚文字存真
关百益编著。河南省博物馆拓本,共八集,每集一册,线装本。第一集1931年(民国二十年)6月出版。本书只发行了第一至五、八集🏃♀️➡️,缺六🧜🏼♂️、七集🏋🏿♂️。
每集均著录甲骨拓本一百片,每片一页🧝🏻♀️,前附编著者序及分集拓售说明。说明谓:“河南省博物馆之甲为1929年冬(民国十八年)省政府派员前往殷墟所掘获,共有三千余品🏂🏼,同时全拓🏊🏽♂️,颇感困难👮🏽,兹定分集出书,以每百品为一集,庶几拓者易成,阅者易购🕊。”又谓🔔:“书中所列甲骨,不论片段大小,以有第一全文,第二异式,第三奇字者为主,若三者无一可取,则不选入🚵🏻。”
第一、二、三💁🏻♀️、五集均为卜甲👩🏼💼🧑🏿🦰,第四、八两集为卜骨,多属小片🫏。这几集均以第二期(祖庚🧕🏽、祖甲)之甲骨为多🧑🏼🦰,第一期次之,第三、四、五期很少🥡。内容有祭祀、卜王、田猎👩🏼🍼、征伐、天气等☂️。
书中之拓本,大部分与孙海波编的《甲骨文录》相重复,而且发行量很少🤟,所以在学术界中影响不大。
15🙎🏿、书道全集第一卷
[日]下中弥三郎编🎇。1931年(日本昭和6年)平凡社出版,一册🚵🏽♀️。
全书包括目次、器物及文字拓本图版、概说🤸🏿♂️、释文、解说🧗🏻♀️。
本书收录殷代甲骨文🛌🏽、殷周铜器及铭文、春秋战国货币、石鼓文、秦权、秦量、秦瓦、秦始皇诏版𓀇、泰山刻石、琅邪刻石等拓本🚕。书中图版第1~3页🕌、25~50页,收录甲骨文九十六片,计卜甲六十八片,卜骨二十八片👩🏽⚖️。这些甲骨大多数是第一期🧨,也有少数第二期和第五期,在《铁云藏龟》一书中已发表👨🏭。
16、周汉遗宝
[日]原田淑人编著👱🏽。1932年(日本昭和7年)日本帝室博物馆出版,一册🧙🏻♂️。
全书有图版七十五版🫱🏻,收录殷👨🦯🦶🏻、周、汉代的铜器🧙🏽♀️、陶器💇♀️、银器、铁器🧑🏻🦲、骨器、漆器等照片✍🏼,以铜器为主。在图版四中,收甲骨五片(三片卜骨🥬,二片卜甲),是东京中村不折氏所藏。
17、福氏所藏甲骨文字
商承祚编著。1933年(民国二十二年)4月金陵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出版,线装,一册。
全书包括自序🚴♂️、拓本图版、考释🤰🏼🖕、跋文💂🏿♀️。著录甲骨三十七片(因其中四片骨臼上有刻辞🐗,三片有背文,故发表的拓本为四十四片)。
作者在序中谓🚵🏽,本书的甲骨拓本,是从美国福开森所藏及福氏赠与金陵大学的甲骨中选拓的。除第7🧸、8、9♦️、11🔂、13、29六版原为徐梧生旧藏外,其余均为刘铁云故物🧔🏿♀️🧑🦰。
董作宾在跋文中依书体、文法、贞人等标准✬,将三十七片甲骨进行分期。除13、28为第三期,8、9为第五期外🥢,其余各片均为第一期。他又依内容分这些甲骨为九类,各类所属片号如下:
祭祀:14、7、15🫃🏼、18👨🏽🦱👨🏿🔧、23🧑🎨、26🏌️♂️、27、28🐳,30、31、
征伐:3、25、36、
田游🈵:8、9、
狩猎🔖:5👨🏻🦰、
疾病:11🙆🏻♀️、
风雨:10🏘、24、32🗞、
卜旬:13🔙、17、
药导卜:2🔡、6👹、12、14🧝🏿♂️、16、19——22、29、30背,32背,33——
35🎰⚈,37正🍹、背。
骨臼刻辞👖:5🪡🤾🏻♂️、31、35、36🆗🎑、
18、殷契卜辞
容庚、瞿润缗编著。1933年(民国二十二年)5月北平哈佛燕京学社出版👨🎨😛,石印本,线装,三册。
第一册🅰️♞,包括容庚序、甲骨拓本图版,著录甲骨八百七十四片👨👩👧👦。第二册,包括凡例🤦🏻♂️、释文,编者对八百七十四片甲骨逐一考释。策三册,文编(即索引),包括正文(分十四部)🦅、附录🥾、备查、检查。
作者在序中谓,“十八年(1929年)五月♡,余为燕京大学以千金购得徐坊所藏甲骨千二百片于德宝斋🧑🏼🏭,徐氏所藏虽不详其购置年月🧢,然彼卒于民国五年,其时赝品犹少✷,故此中伪刻不及百分之一,今既加以淘汰,使不至真伪杂糅🚣🏻,则所存者自可信据🦵。……遂于暇日选取八百七十四片,命工拓之,略事排比🈴,时瞿子润缗从余治甲骨文字👷♀️,属其同为释文,并撰集文编附于后👷🏽♀️。商承祚👉🏽、唐兰、董作宾、魏建功诸先生👦🏼,复为校勘一过🧛♂️,取以印行💅🏽,庶几为甲骨文字多一参证焉。”
八百七十四片甲骨中,包括二百三十一片卜骨(1—231号),六百四十三片卜甲(232—874号)⛔。卜骨与卜甲按内容分类,依祭祀、田猎🧑🏻🦳🫓、往来🧓🏽、征伐👄、卜旬👨🏿🍼、卜夕☢️、受年、天气⚅、其他等项次序排列。其时代以第一期为多,第二期、第五期次之,第三、四期甚少𓀄。
有一些内容较重要的卜辞,如👻:第20片𓀅,“甲戍翌上甲,乙亥翌报乙,丙……报丁,壬午翌示壬🤸🏽,癸未……翌大丁,翌……”,可证王国维论证殷先王世次上甲、报乙、报丙、报丁🤚,主壬、主癸之次序是完全正确的🛡🧑🏻🏫。又如:第6片,“大示卯一牛𓀏,小示卯叀羊”(释文错释为“翌辛卯一牛,小示大示卯叀羊”),据此片可以推知,殷人祭祖,大示一般用牛祭,小示用羊祭。
第三册文编收本书所著录的甲骨文字,排列依《说文》分为十四部👩🏼💼。《说文》所无🧭,而偏旁可识之字🏄🏼♀️,则附于各部之末,不可识者则归入附录。合文附于各字之末。最后附检字,把可以隶定的字以笔画多少为序排列。
本书有拓本、释文及索引,对读者查找有关卜辞的材料🧜🏽🤵🏿♂️,颇为方便。
19🛫、卜辞通纂
郭沫若著。1933年5月(日本昭和8年)日本东京文求堂石印本,《通纂》合别录一、别录二🛀🏼、考释👩🦯、索引共四册,线装。
第一册收甲骨拓本与照片共九百二十一片,前有序文、后记及序例。本册之甲骨可分为三部分🧝🏽:
一、正文,著录甲骨七百九十二片(书中的编号是八百片,但内有跳号八个,即缺340~347片,多采自《铁云藏龟》、《殷虚书契前编》💆♂️、《后编》☦️、《菁华》🫶🏻🚧、《铁云藏龟之余》、《龟甲兽骨文字》等书及马衡凡将斋所藏甲骨拓本。
二、别录之一,著录甲骨四十二片,包括大龟四版拓墨,新获卜辞拓本二十二片,何氏甲骨拓本十六片。
三、别录之二,是日本所藏甲骨择尤👨🔧,著录甲骨八十七片💆🏽♀️,均是照片。包括十一家藏品🎾:岩间氏藏大龟一版🧛♀️,河井氏藏大龟一版,中村氏藏巨兽骨一片🌿、甲骨十七片,桃山中学藏兽骨一片,田中氏藏甲骨十九片,中岛氏藏甲骨八片♒️,东洋文库藏甲骨七片,上野博物馆藏甲骨七片,东京帝国大学藏甲骨十四片,京都帝国大学藏甲骨七片👨👨👧,内藤湖南氏藏甲骨四片。
第二册,考释第一册所录甲骨第1~362片。第三册🙎♂️,考释第一册所录甲骨第363~694片。第四册🤙🏿,考释第一册所录甲骨第695~800片及别一👨🍳、别二之甲骨,并附“书后”、“勘误”、“索引”💆♀️。
过去著录的甲骨,有的是一版之折,散为数片者。本书发表的拓本中,作者在整理时,作了缀合,由四片缀合者一片,由三片缀合者二片🌷,由两片缀合者三十片。
甲骨拓本编排目次🥣,按1👩❤️💋👨、干支💃🏿,2、数字🧝🏼♂️,3、世系,4、天象,5🦻🏽、食货🦸,6🏌️、征伐🫂🦸♀️,7、畋游,8、杂纂。索引分人名、卜人名、地名三类🦛,各类又按笔画顺序排列💍,后是奇字。
本书的考释简明通俗,至今仍可作为初学甲骨文的一部较好的入门书🧑🎓。考释中有不少新见解,例如👨🏿🌾:考定殷王阳甲🫸🏼、沃甲、河亶甲的名字🫅🏿;证明殷代祭典先妣特祭而仅祭所自出之妣👨🦰🥜,犹存母权时代之残遗;推断卜辞迄于帝乙,卜祭文武丁及武祖乙的卜辞都是帝乙时代之物等等🍏。此外,作者还考释出一些新的字和词🤟🏻。
对本书的评论,有刘节:《评卜辞通纂》🧑🏭,载1933年(民国二十二年)6月《燕京学报》第十三期,“国内消息”栏。
20🫴🏻、甲骨文
王子玉著。1933年(民国二十二年)8月,与《金石录》合一册,载《续安阳县志》中。
本书包括序👏🏽、正文🧓🏽。目录如下:
一、殷墟文字著作书目一览表,
二、殷墟古物发现年月考𓀐,
三🟪🚫、殷墟出土古物表🍮🏄🏽♀️,
四、殷墟沿革表🦈,
五、殷时邑东故大河图考🧑🏼💻,
六、邑西五里小屯村摄影,
七、殷商世系考,
八、殷商世族今古文字对照表,
九😶🌫️、腹甲外面左右部位图,
十🎙、腹甲里面七十二钻图,
十一、大甲四版影印图🫁,
十二、大甲四版写真,
十三、四大龟版释义🚓,
十四、甲骨文分类。
在甲骨文分类一项中🐬,共录甲骨文一百七十二版🥲。包括:一、祭祀类四十五版,二、征伐类七版,三🧏🏻♀️、祈求类十版,四🪙、告享类七版,五、建设类二版🧷,六、雨霁类十四版,七👨🏻🦯、行止类十五版🤳,八、巡省类七版,九💗、命令类六版🤟🏼,十、灾异类四版🔫,十一、婚姻类六版,十二🤕、旬夕类八版🥵,十三、田渔类十一版♜,十四💤、杂卜类十九版,十五、补遗五版🍋,十六、兄癸彝正误六版。
本书之甲骨是以摹本木刻入录,故字体风格有些失真。这些甲骨又分别著录于《殷虚卜辞》、《殷契粹编》、《殷虚文字甲编》、《甲骨文录》、《殷虚书契前编》等书中🫚。
21🧏♀️、殷虚书契续编
罗振玉编。1933年(民国二十二年)9月出版,珂罗版影印拓本,线装,六卷六册🤣。又✌🏽,1970年台湾艺文印书馆重印。
第一册有罗振玉序。
罗氏在序中谓🛏,自《殷虚书契后编》出版后,“十余年间,复得墨本约三千纸👶,欲为类次以续两编”。“以一月之力,就此三千余纸,选三之二🪇,成书六卷。往昔《前》,《后》两编,约得三千余纸🧝🏿♂️,合以此编🖖🏼,总得五千余纸,虽不敢谓殷虚菁华悉萃于是💇🏼,然亦略备矣🧜🏻。此二千纸中,大率为丹徒刘氏、天津王氏、北京大学、四明马氏所藏,其什之一🐦⬛,则每见估人所售,于千百中遴选一、二而手拓以存之者。“
《续编》共录甲骨二千零十六片,其中辑自《戬寿堂所藏殷虚文字》五百七十片🖕🏿,《簠室殷契征文》七百五十五片,凡将斋所藏八十三片,北京大学所藏一百八十三片💳,此四项合计一千五百九十一片🙆🏼。
全书拓本,内容丰富。其排列大体依祭祀(卷一🗃、二)农业(卷二)🗄,征伐、方国、往来、田猎(卷三),干支🫶🏽、天气😍、诸妇👉🏽、旬夕(卷四),疾病🦶🏼、人名、杂卜(卷五)👩🏻🍼,卜旬、卜王、其他(卷六)等项为次序👨。
这二千多片甲骨,五期均有,以第一期为多,第二、五期次之,第三🙅🏻♂️、四期较少🐰。
22✋🏽、殷契佚存
商承祚编著。1933年(民国二十二年)10月金陵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丛刊甲种,珂罗版影印拓本🪓,线装,二卷二册🚵🏽。
第一册包括董作宾序🔓、唐兰序、作者序、拓本图版。第二册包括凡例、考释😲。
作者在序中简述了这批甲骨的来源🐇,它们包括八家藏品:
一🎞👂🏻、北平孙壮藏🏋🏿,本书1~21页🙆🏿♀️,1~193,一百九十三片📶。
二、侯官何遂藏,本书22~27页𓀚,194~254,六十一片。
三、美国施密氏藏🤵🏻,本书28~32页,255~316🤤,六十二片。
四、冀县王富晋藏👨🏼⚕️,本书33~35页🍢,317~343,二十七片。
五、丹徒陈邦怀藏,本书36~37页👨🏻⚖️🦿,344~373,三十片。
六🧑🏼💻、海城于省吾藏❇️🤾🏽,本书38~40页,374~380,七片。
七、江夏黄浚藏,本书38~40页,381~440,六十片。
八、番禺商承祚藏,本书49~92页🎅🏿,441~1000五百六十片。
其中💥,862~869,915九片是冯汝玢藏,987~994八片是柯昌泗藏,故商氏所藏实为五百四十三片。
这一千片甲骨🤽🏼,包括第一至五期,但较重要的是一批第三期廪辛👨🏼🎤、康丁时代的‼️。如👷🏿♂️👨🏽🌾:255-。316片,大多数属廪、康卜辞💇🏻♂️🧍,其出土地点在小屯村北大连坑附近。
董作宾在序中指出:此书第一期贞人有宾,第二期贞人有行,第三期贞人🔞:有冘🍪、宁、犾、逆🐡、口😳、彭、卯⤴️。
此外,本书的426🟤、427🏸,518是有关田猎的雕骨刻辞,其正面均有精美的花纹,427片在字中还嵌绿松石🥷,这在殷代甲骨文中属罕见之物。
对本书的评论,有刘节🛴:《评殷契佚存》,载1933年(民国二十二年)12月《北平图书馆馆刊》七卷六号。
23❗️、邺中片羽
黄浚编著👩🦯。共三集,每集分上、下两卷,每卷一册。初集出版于1935年(民国二十四年)2月,二集出版于1937年(民国二十六年)8月🏀🦴,三集出版于1942年(民国三十一年)1月🤚🏽,珂罗版影印🥤,线装。
本书收集铜器➖、玉器、骨器、陶范♎️✤、甲骨等物。
初集🏂🏽,上卷前有柯昌泗序,下卷收录甲骨二百四十五版;二集,上卷前有于省吾序,下卷收录甲骨九十三版;
三集,上卷前有于省吾序,下卷收录甲骨二百一十四版。总计三集共收甲骨五百五十二版。
1972年🤥,严一萍将三集所录的甲骨并合为一集重印,在重印本跋中,他指出《邺中片羽》与《殷契佚存》有许多处整页相重,这是由于商承祚先借黄氏所藏拓本影印✍🏻。两书重出的页数如下🥘:
《邺初》《佚存》《邺初》《佚存》
24页 42页 34页 45页
25页 40页 35页 38页
26页 41页 36页 43页
27页 44页 43页 48页
28页 39页 47页 47页
30页 46页
本书收录的甲骨🤸🏻🙂,第一期至第五期均有。初集和二集以第一👩✈️、二期为多,三集则以第三👌🏿、四期为多🪕。
24、衡斋金石识小录
黄浚编著。1935年(民国二十四年)2月北京尊古斋影印本,线装,二册🏊🏼。
本书共收录古器物八十八件🎞。
第二册录雕花骨二片,其上有刻辞。一片是“隻白兕”(第44页),其拓本已见于《殷契佚存》第427片。另一片是著名的“宰丰骨”(第🍣:45页),拓本已见《佚存》第426片👩🏽🔬。
25🍾、库方二氏藏甲骨卜辞(The Couling—Cbalfant Callection of Inscfibed 0racle Bone)
[美]方法敛(Frank H·Chalfant)摹🫓,白瑞华(RoswellS·Britto)校。1935年(民国二十四年)12月商务印书馆石印本,线装🪫,一册。
本书摹录库寿龄和方法敛藏甲骨一千六百八十七片,包括甲一千零十六片,骨六百七十片,鹿角一只🥠,前附白瑞华序。
这批甲骨🤹🏻🧑🏼🎄,后来库♙、方二人分别售与美、英四家博物院:
一、苏格兰博物院七百六十片,即本书1~37页,1~760号👺🪽。
二、美国卡内基博物院四百三十八片,即本书38~66页,971一1408号🙍♀️🤎。
三、英国伦敦博物院四百八十五片,即本书67~131⛹🏼♂️,1506~198号📷🏃🏻➡️。
四🈲、美国芝加哥费尔德博物院四片,即本书132页🕑👩🦼➡️,2175~2178号🌛。(各部分之间不相连续的号为缺号。本书共缺492号💁🏿♂️🧜♀️。)
在摹本中杂有许多伪刻👨🏿🦳𓀎。《殷虚卜辞综述》第652页中指出刻伪的片号可资参考🩸。全部伪刻的七十片👳♂️,部分伪刻的四十四片,可疑之片四片👩🏽🍼。
又,《库》1506是刻有家谱的一片大骨🤟🏿,学者们对此片是否伪品,持有不同的看法①➜,这个问题至今仍悬而未决。
①参见胡厚宣🌙:《甲骨文“家谱刻辞”真伪问题再商榷》;于省吾🏇🏻🔓:《甲骨文“家谱刻辞”真伪辩》,两文均载《古文字研究》第四辑⛄️,1980年12月🙆🏽。
26🏄🏿♂️、柏根氏旧藏甲骨文字(Bergen Co11ection of the Inscribed Orac1e Bone)
[加]明义士编著🏦。1935年(民国二十四年)齐鲁大学国学研究所出版,线装🐇💯,一册。又,同年在《齐大季刊》六、七期登载。
全书包括著者序、拓本图版(每片拓本旁附摹本)🧗🏻、考释👩🏽🎓,共著录甲骨七十四片。
本书之甲骨是库寿龄、方法敛收购,后转售柏根氏。大多数均属小片甲骨。其时代除几片为第二期🏋🏿、第四期外,其余全部是第一期,即武丁时期之物
本书的考释多数是正确的。但作者把宾🤏🏿、壳、争等贞人认为非人名🧘🏽♂️🧑🦼➡️,“乃表示龟卜一部分事类之专门名词。”又把“帚姘”之“帚”,释为“归”,则是不妥的。
27、殷契粹编
郭沫若编著。1937年(日本昭和12年)5月日本东京文求堂石印本,线装👋🏻✍🏿,五册(拓本二册,考释三册)。又:1965年5月,由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辑,列为考古学专刊甲种第二号👩🏻🔧,科学出版社重新出版,十六开本😢,一册;1976年2月💇🏿♀️:日本东京三一
书房重印⭐️。
1965年的新版书👰🏻♀️🦮,图书部分换用了新拓的善斋旧藏甲骨拓本,按照原书号码编排,因而拓本印刷清晰。新拓本全部按甲骨原形拓全🙎🏿♂️,有些拓本增加了字数,增出的文字由胡厚宣考释,列表附书后。全书由于省吾校阅一遍,于氏的一些看法,录于眉批。索引由考古研究所重编🖕🚇。
1965年新版书🐩🌷,目次如下👨👩👧:一🧜、序,二、述例🌑,三👩🏿🔬、甲骨拓本(一千五百九十五片),四😬🕞、考释,五🌨、追记二则📐,六、编后记,七🤞、新换拓片中增补及并号表(附释文),八、干支表,九、殷代世系图💪🏿,十👂🏿、索引🫨。
本书的甲骨为刘体智所藏。作者从中选择1595片加以排比和考释,其分类大体与《卜辞通纂》相同🦹♀️🩼。这些拓本的时代,包括甲骨分期的第一至五期,其中又以第三📦、四期卜骨为多。卜辞内容相当丰富,有不少精品📷。如:《粹》第1222片“贞:王令多羌坚田”🆖📙:《粹》第597片“丁酉贞:王乍三師🚝,右🎇、中🖐🏿、左”等,都是研究殷代历史的重要资料。
考释简明扼要🟠,多有创见🐐。如:关于殷代先公之排列次序为上甲、报乙、报丙、报丁🧞♂️、示壬、示癸🦸🏼♀️,《粹》,113、114提供了更多的例证💌,以助证王国维的说法,纠正殷本纪之误🧑🏻🔬;作者据《粹》17“出入日👈🏼🧏🏻♀️,岁三牛”一片,谓“日之出入有祭,足证尧典‘寅宾出日’及‘寅饯入日’之为殷礼”。从《粹》1326片及其次五、六片“卜王”辞🐱,每片所标数写之间隔不仅一骨之中者相等,即普通诸骨均约略相等,推测殷代必有简单之尺度单位,每一间隔可能是一寸,约当于0.029公尺,殷尺比周尺要大二寸,等等🧑🚒。
28🤚🏼、甲骨文录
孙海波编著。1937年(民国二十六年)1O月河南通志馆出版👴,珂罗版影印拓本♧,线装🫱🏿,二册。又,1958年5月台湾艺文印书馆重印👫🏼;1971年又依原式重印。
第一册包括作者序、例言👏🏻、拓本、著录甲骨九百三十片🚴🏿♀️🕴。第二册包括释文、索引。
作者在序中谓☝🏿,1934年河南修省志,因编文物志而辑录甲骨🚶♀️。所以🍋🟩👩👩👧,从河南省博物馆藏三千六百版甲骨中😯,选其精萃者九百三十版👨🏿⚖️🕵️♂️,编成此书。
本书的甲骨以第二期为多💧,第一期次之🧑🧒,第三🤾🏽♀️、四、五期数量极少🥈。
拓本之排列按干支🙉、天象☂️、卜贞👩👦、世系、征伐🧗♂️、畋游、奇字等项为序。
释文大多数是正确的🟥,但也有不妥之处,如:释“ㄓ”字(祭名之“侑”或有无之“有”)作“之”等。
索引是按笔画顺序编排可以隶定的字和词,然后把不能隶定的字、词🗼👊🏼,分为卜人、人名、地名👷🏽、室名🔬、方国等项🕯,加以排列💀🧑🏽⚖️。在各字、词之下标出其出现在本书之号数✌🏼,这对读者查找材料比较方便🎺。
严一萍在台湾艺文印书馆第一次重印此书所写的序言中🧑🎄,指出书中可以缀合、重出、误合的片号如下:
1🦞、可以缀合的甲骨❤️:26+27、28+29、34+38、40+41🫸、68+724⛪️、75+76、77+91+92、87+93、200+226🤏🏽、240+233、259+343、398+485+718、41O+431、403+424🧪、275十484💪🏼、534+535、544+629、669+672、725+726🧑🏻🦱🧑🏼💻、794+795+849、
2👿、重出之甲骨🏕:171与575、320与441、
3、第600片,是两首甲所误合,应分之为二片。
对本书的评论有[日]本坂三郎:《评甲骨文录》,载《史学》十六卷四号🤸♀️。
29✋、甲骨卜辞七集(Seven Collections 0f Inscribed Orac1e Bone)
[美]方法敛摹💁、白瑞华校♡。1938年美国纽约出版💁♂️,影印本一册。
全书收甲骨摹本五百二十七片。所录甲骨来源于七家:
一、天津新学书院二十五片🤶🏽,为王懿荣旧藏🧛🏽;
二😐、前上海皇家亚细亚学会博物馆一百九十五片,这批甲骨已为《殷契拾缀》所著录;
三、柏根氏旧藏七十九片🫠,后归前济南广智院,经明义士将拓本影印并重加摹写👩🏿⚖️,编录为《柏根氏旧藏甲骨文字》出版🧧🧑🏿💻;
四、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藏一百十九片🌊,拓本著录于1976年出版的《美国所藏甲骨录》中👩❤️💋👩👐🏻;
五、卫理贤旧藏七十二片,后归瑞士民俗博物馆😩,实物照片已为饶宗颐著录于1971年出版的《海外甲骨录遗》中(发表六十八片),刊香港大学《东方文化》第四卷第一、二期;
六、临淄孙氏所藏三十一片♈️,其中十四片的拓本发表在胡厚宣的《临淄孙氏旧藏甲骨文字考辨》一文中🐰,刊《文物》1973年第9期🦹🏿;
七、伦敦皇家亚细亚学会所藏六片🧙🏻♂️。
关于第六部分临淄孙氏所藏甲骨,学术界有不同看法。1937年🤛🏻,明义士认为其中有三片可疑。后来董作宾、陈梦家①👌🏻、严一萍②均认为是仿刻的伪作。胡厚宣在1973年的文章中认为,这批甲骨“全部为真👩❤️👩🧑🧑🧒,没有一片是伪的,也没有一片是仿刻的伪品💈。”③
我们认为,胡氏的意见比较正确。
①陈梦家:《殷虚卜辞综述》672页👁🗨,1956年。
②严一萍🙅🏻👨🚀:《甲骨卜辞七集中孙氏藏甲骨的真伪问题》🍰,台海《中国文字》第五十二册🤽♀️,1974年6月👩🏻🦲🏀。
③胡厚宣:《临淄砂氏旧藏甲骨文字考辩》⏪。《文物》1973年九期🉑🦻🏻。
30👨👧👧、天壤阁甲骨文存
唐兰著。1939年(民国二十八年)4月北京辅仁大学出版🧑🏻🦼➡️,编为辅仁大学丛书之一,线装,二册🎪。
上册包括自序👩👦👦🤱🏻、拓本图版(收甲骨一百零八片)、检字。下册🥞,考释,将一百零八片甲骨依次考释🕒。
本书甲骨为王懿荣旧藏,时代大多数是第一期,少数是第二期和第五期。拓本依干支👭🏼、贞旬夕、卜雨、祭祀🔞、受年🔭、征伐、往来、田猎🥖、生育、其他等项排列。每片甲骨均有摹本和释文。作者对某些卜辞还作了详细考释👵🏼👵🏽。
考释中有不少创见🤚🏼,如🎩:第30片释文👌🏻🧑🦳,释叀为语词,读如惠✭,其义与惟字同👉🏼;第42片释文⛪️,释寻、寻为寻之古文,谓卜辞寻象两臂与杖齐长,当为寻丈之寻。《大戴。王言》:“舒肘知寻”🛢🧜🏻♀️。《小尔雅》:“寻,舒两肘也”。古尺短,伸两臂为度🎅🏽,约得八尺。
对本书的评论,有陈梦家🚵🏽♂️:《读天壤阁甲骨文存》,载1963年(民国二十八年)9月北平图书馆《图书季刊》新一卷三期;
魏建功:《读天壤阁甲骨文存及考释》,载1939年(民国二十八年)11月12日重庆《中央日报》“读书”第三号;
储皖峰:《评天壤阁甲骨文存》,载1939年(民国二十八年)12月《辅仁杂志》八卷二期🧔🏽♂️。
31、殷契遗珠
金祖同著🙅🏻♂️。1939年(民国二十八年)5月上海中法文化出版委员会出版💂🏿♂️,编为孔德图书馆丛书第一种,线装🕵🏽♀️,三册🧎♂️。又,1974年台湾艺文印书馆重印。
全书著录甲骨一千四百五十九片。
上册收拓本七百零六片(1~706号)🫷🏽,前有郭沫若、罗振玉及作者序各一篇👨🦯。下册收拓本七百五十三片(707~1459号)。发凡一册(即释文)
本书拓本为日本六家所藏甲骨之精品🚪:
一、河井荃庐氏藏三百三十七片,上册1~337号:
二🖐🏿、中村不折氏藏二百八十三片,上册338~620号👼🏻;
三、堂野前种松氏藏八十六片,上册621~706号:
四、中岛螓叟氏藏一百二十七片,下册707~833号;
五、田中救堂氏藏二百零二片,下册834~1035号🛌🏽🥗:
六、三井源右卫门氏藏四百二十四片,下册1036—1459号。
除三井氏拓本外🧑🏿💼,其余五家都是金氏在日本所手拓者。全书拓本清晰。
书中著录的卜辞,按卜事归类,其次序:卜祭、卜牲、田游⏱、风雨、受年⛳️、征伐⚖️、卜旬、卜夕🦢⚄、卜王、卜疾、杂卜、干支。各类卜辞以五期书体先后排列🙋🏼♀️。
本书释文🏘,作者是选择拓本之模糊者或拓本虽清晰🚧😋,但有新解的卜辞加以考释。若其文字意义明确,笔画清楚者则从略。
对书本的评论💋,有陈梦家:《评殷契遗珠并论罗氏前编的来源》,载I940年(民国二十九年)3月北平图书馆《图书季刊》二卷一期🧘🏿♀️;
孙海波:《评殷契遗珠》,载1940年(民国二十九年)2月《中和》一卷二期。
32、铁云藏龟零拾
李旦丘编🤵🏼。1939年(民国二十八年)5月上海中法文化出版委员会出版,编为孔德图书馆丛书第二种🪳,珂罗版影印拓本⛹🏿,线装,一册🤦🏿♂️🦼。
全书包括:序👩🏼✈️、凡例、拓本图版、(著录甲骨九十三片👨🏻🦯、)考释、追记🪮。
编者在序中谓:“去夏🧙🏿♂️,吾友金祖同携会稽吴振平先生所藏甲骨拓墨九十三片来寄存馆中👨🏼,且嘱余为之考释……按吴氏所藏甲骨,本铁云旧物,其中数片已见《铁云藏龟》🧆,然多半系未经著录者,今得公诸于世,其于学术岂无小补🫦。”
凡例中谓🙍🏽♀️🤌:“本编拓片为数不多,故未加分类编号,次序悉依吴氏之旧。”
本书甲骨大多为卜甲🏊,少部分为卜骨🧝🏻♀️🤌🏻。时代大多是第一👷🏼♂️、二期𓀚🚌,少数为第三、四期,没有第五期卜辞。
编者将九十三片甲骨逐片考释🐢。考释中有些不妥之处👩🏻🌾,如:第8页🤾🏿♂️,释“氏”字为“以”;第30页💁🏽,释“河”为“没”等等。
本书有九片甲骨🧑🏽,已见于《铁云藏龟》➞🛴,片号如下👮🏻♀️:
《铁零》《铁》《铁零》《铁》
11 178.3 50 12、2
26 146.1 53
29 40.4 64 261.3
32 14.4 81 263.3
33 105.1
对本书的评论✧,有陈梦家:《评铁云藏龟零拾》,载1939年(民国二十八年)12月北平图书馆《图书季刊》一卷四期;
孙海波:《评铁云藏龟零拾》,载1940年(民国二十九年)2月《中和》一卷二期;
唐兰:《评铁云藏龟零拾》,载1941年(民国三十年)7月《文史杂志》一卷七期。
33、甲骨叕存
曾毅公编著。1939年(民国二十八年)11月齐鲁大学国学研究所出版,线装🪴,一册。
全书包括序☸️、凡例、拓本、释文。
序有两篇🈴,一是孙海波作,一是作者自序💇🏻。孙氏序谈到缀合工作的重要性🧙🏻♂️。他说:“甲骨为物其质脆弱,沈埋既久,掘采不慎,易致损折👨🏿🎓。以故近年出土之卜辞虽多,什九皆残泐之片,求其完好无缺者稀若星凤。夫欲据卜辞以订正古史,必当综合比较🥶,观其会通,而后考证之功始有所施。乃若残泐之版,片辞只字,董理殊难📌🧑🏻🔬,此所以聂合卜辞视著录为尤要焉🖐🏼。”
全书缀合的甲骨为七十五片(卜甲十八片🔛,卜骨五十七片),取材于《铁》⚒、《拾》、《铁零》⛵️、《戬》、《前》、《后》、《续》💁🏻、《菁》、《煎》🃏🍗、《林》、《明》🈂️、《燕》🤴、《佚》、《卜通》、《粹》🚀、《文录》等十六种书。拓本之排列是先卜甲后卜骨,在这两类中又按五期之先后为次🪣。每片甲骨之下标明号数💅,并于号数之下注明残片出自某书、某卷、某页、某片🧑🏼🚀。
各版释文之排列以卜日先后为次,无卜日者,则自下而上排列。
本书之排列🚶🏻🪠,基本上是正确的。但也有少数片因分期不确,次序排得不大恰当🙆🏼♀️。如:第40、41两片卜骨是第四期🙅♂️,但本书排在第一期之后、第二期之前;第7片是武丁时代的;“師组卜甲”,排于第二期至三期之间🤱🏽。
对本书的评论,有孙海波:《评甲骨叕存》,载I940年(民国二十九年)2月《中和》一卷二期。
34、金璋所藏甲骨卜辞(Hopkins Collection of the 1nscribed Oracle Bone)
[美]方法敛摹,白瑞华校,1939年(民国二十八年)美国纽约影印本👩🏻✈️🚥,一册。
全书摹录甲骨之编号为1一743号。但此书空号缺片很多,据董作宾的《方法敛博士对于甲骨文字之贡献》一文指出,共缺266号🧏♂️,故全书实际只摹录甲骨四百七十七版💃。
本书所收甲骨🌾,有少量是伪刻的,如:123🌙、457等片。
对本书的评论👩🏻🔧😚,有孙海波:《评金璋所藏甲骨卜辞》💁🏽♀️,载1940年(民国二十九年)2月《中和》一卷二期⏮。
35⏰、诚斋殷虚文字
孙海波编著。1940年(民国二十九年)2月北京修文堂出版,珂罗版影印,线装,一册🫄🏼。
全书包括作者序、孙诚温序👳🏿、拓本、考释。
作者序云:“民国二十八年春🤵♀️,冀县孙实君(诚温)南游沪渍🧑🏽🎄,得甲骨墨本数册以归,既启监,乃杨天锡氏之所搜集🫰🏽🙆🏻,皆新出未录之品,意甚珍惜,将谋梓板流传🧑🏽🦳,因属予为之,斥其重复,撮其菁英🤸♀️,得五百版,稍加编次著于篇。”这五百片甲骨,时代包括第一期至第五期🙆🏿♂️。拓本排列依干支👨🏽🏫、农业🚵🏽♂️、旬夕🤵🏿、天气⇾、祭祀🖇、田猎💅🏽、生育🔻、人名💤、方国💞🐎、贞人名🙎🏽♀️🧚♂️、卜王🧜🏻、其他等项为次序。其中以天气、祭祀👍🏼、田猎等内容的拓本较多。作者将甲骨逐片考释。
36⇨🤽♀️、中央大学史学系所藏甲骨文字
李孝定编著。1940年(民国二十九年)8月出版,石印本🎭🙋🏽♂️,线装,一册。
全书包括金毓黻题记、李孝定摹本🤱🏼、蒋维崧释文。
本书著录甲骨二百五十二片🚯。但164👨💼、179🏃♀️、235三号缺🧑🏿🏫,18、37🎆、64、102🦼、141、169、193七片无字🧚,实际有字甲骨二百四十二片。多为刘铁云旧藏,少量为叶玉森故物。以卜甲为主,少数卜骨🫴,均属小片🐏。时代以第一期为多,少量为第二、三、四期,无第五期之物。
本书所摹的甲骨,错漏颇多🕦。后来胡厚宣又把这批甲骨,收进《甲骨六录》中👩🏿🍼,除了另行摹本🧑🏼🚒、释文外,还发了拓本🙎🏻。
37🕐、双剑誃古器物图录
于省吾编著。1940年(民国二十九年)11月出版🤾🏽,影印本,线装🕴🏻、二册。
第一册(卷上)包括作者序🌘🕓、目录、图版🧑🏻🤝🧑🏻。第二册(卷下)全为图版。
两册共著录铜👨🏻🦱、石、玉、甲骨👝、陶五类器物九十七种。其中铜器六十八种,石器九种,玉器六种,甲骨类八种🗾,陶类六种。时代从殷🧑🏿🍳、周、战国至汉👩🏼🦱、魏、宋。
殷代刻辞甲骨四片🖤,即武丁时期卜甲三片,武乙卜骨一片,刊于第二册32、33、34页。
38、河南安阳遗宝
[日]梅原末治编著。1940年(日本昭和15年)出版,影印本,一册。日文版。
全书包括🦧:一👉、序说✳️,二、调查经过,三、遗迹的概观⚅🔁,四、流落各地的安阳出土物的性质观,五👾、利器(兵器)类,六、彝器附镕范,七🤸🏿♂️、石制品及玉器🤦♂️,八、雕牙骨器类,九、后记🧛🏻。
图版七十七版,均属安阳出土的殷代文物照片🚟,包括甲骨、铜器(容器🪪、兵器)、陶器、石器、骨角器、贝……等🏊🏽。
本书图版1~12是甲骨照片,共一百四十四片🤽🏻👩🏻🔧。
第1版☝🏻,卜甲一片♚,金州岩间也氏藏🤾🏽。第2版,甲骨十五片5️⃣,京都帝国大学文学部陈列馆藏。第3一12版👰,一百二十八片🥹,东方文化学院京都研究所藏。这些甲骨的拓本,在1959年又收进《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藏甲骨文字》中🤽。
39👩🏼、殷契摭佚
李旦丘编。1941、年(民国三十年)1月出版🍑,上海孔德图书馆丛书第三种,珂罗版影印拓本,线装,一册。
全书包括编者序、凡例与诸家著录目、释文、拓本图版🤚🏽。
编者在序中谓,1939年春,上海孔德图书馆购得罗振玉藏甲骨拓本千余片💂🏼,从中选出“其文句之较完整者与乎文字较值注意者”得一百十八片,编为《殷契摭佚》♕。
甲骨多属小片🧛🏻♀️,时代以第一期武丁时的为多,第三🤰、五期次之,第二、四期数量较少📄。
拓本按祭祀、贞夕、贞旬、田猎、征伐、农业、杂卜等项排列🉑。
释文多数是正确的🧏🏿♂️。但李氏把“工”字释为“示”,“多工”释作“多示”,“氏”释为“以”,则是错误的⚉。
本书有几片重见于《殷虚书契前编》👨🦲、《后编》,其号如下🤽🏽👃🏽:
《摭佚》88, 《后下》5.15
《摭佚》61🥍, 《后下》23.3
《摭佚》91🍷, 《前编》7·21·4
《摭佚》114, 《前编》6·3·5
40、甲骨六录
胡厚宣著。1945年(民国三十四年)7月🛠,成都齐鲁大学国学研究所专刊之一👨🏻🍳,一册。又👩🏻🦽,收入《甲骨学商史论丛》三集中,石印拓本,线装,二册。
全书,载六家所藏甲骨六百七十片,先刊拓本、摹本⛹🏿♀️,再释文⛰;但《双剑誃》只有摹本🙌🏼、释文。
胡氏在序中谓🍢:“……会二十九年(1940年)辞研究院来四川,讲授之暇,于公私所藏🎡🧑🏻🦽,乃尽力搜访,数年之间,凡得五家,都五六百片🥛,施以墨拓👨🦰,副以摹录,加以考释,更益以双剑誃近在北平所发布之三甲🍢,共六家,编为一集😾,颜日甲骨六录……书中所录材料,以数量言🪐,虽不甚多,然其记事之辞,刻画之例,龟卜之制,四兄之称,皆极为重要。”
六家所藏甲骨简况如下:
一✬、中央大学所藏甲骨文字,36页,刊甲骨二百七十七片↙️。为刘铁云旧藏,今归南京大学。这两百多片,以卜甲为多👩🏽🦱,少部分卜骨📄,均属小片。其中第一期甲骨有二百四十多片,第二期🤹🏿♀️、第三期各十多片🦆🐱,第四期二片🐎,无第五期之物🌎。
二、华西大学所藏甲骨文字,3页,刊甲骨十六片👩🏻🦼🧝🏿。十二片卜甲,四片卜骨🚣🏿♀️。其中十四片为第一期,二片为第二期↙️。
三、清晖山馆所藏甲骨文字😢🧑🏿🔬,28页🕧🏋🏽,刊甲骨二百零一片。陈钟凡所藏,为刘铁云旧物👩🏽🦲。大多数是卜甲,少部分是卜骨🦾,多属小片。第一期的一百五十多片,第二期约二十五片,第三期十六片,第四期一片🤸🏿♀️,无第五期甲骨。亦编入1956年董作宾《殷虚文字外编》中。
四、束天民氏所藏甲骨文字,21页🍴,刊甲骨一百四十九片🛡。现归富达注册。以卜甲为多,卜骨少量。第一期甲骨约一百三十多片👲,第二期和第三期甲骨各数片,无第四、五期之物🧍。
五☝️、曾和宭氏所藏甲骨文字,6页,刊甲骨二十四片🤣🏂🏽。绝大多数属第一期,个别为第二🤾、三期,无第五期之物。
六、释双剑誃所藏龟甲文字,9页,刊卜甲三片,属武丁时期。其中二、三两片可以和《乙编》YH127坑之卜甲缀合🧑🏿💼,推测双剑誃这三片卜甲可能也是H127坑所出。
41、战后平津新获甲骨集
胡厚宣著🧊。1946年(民国三十五年),成都齐鲁大学国学研究所专刊之一。又,收入《甲骨学商史论丛》四集中,石印甲骨摹本,线装,二册(五月出版第一册📫,七月出版第二册)📽。
第一册包括总目及第一册目录🏃♀️、《元嘉造像室所藏甲骨文字》🧕👽、《颂斋所藏甲骨文字》🪷,先刊摹本👋🏿,再释文👮🏼。
《元嘉》刊甲骨二百七十片👼🏻,为安阳谢午生旧藏,现一部分已售归香港大学平山图书馆。武丁时期之甲骨有一百九十六片👱🏽,祖庚、祖甲时期四十一片,廪辛、康丁时期二片,武乙、文丁时期一片🙆🏻,帝乙、帝辛时期二十九片👳🏼♂️。内容包括祭祀、征伐、天气👨🏽💻、田猎♥︎、农业、卜旬👩🏼⚖️、记事刻辞、王事等。
《颂斋》刊牛胛骨十三片🥓,为容庚旧藏,胡氏认为均是廪辛、康丁时期之物(实际上第二片应为武乙卜辞)🚑。有三片内容是关于祭祀的🔹,1片卜雨◀️,其余均为田猎卜辞。
第二册包括目录🙇、《双剑够所藏甲骨文字》。
《双剑誃》刊甲骨二百五十四片,为于省吾旧藏。武丁时期一百二十片🌒,祖庚、祖甲时期四十六片🫔👏🏽,廪辛、康丁时期十六片🚣🏽♂️,武乙、文丁时期十四片☝️,帝乙🫁、帝辛时期五十八片。内容包括祭祀👮🏿♀️、农业(受年)🐵、征伐🧎、卜旬、田猎等♗。
《元嘉》、《颂斋》所藏甲骨,后来均以拓本编入《甲骨续存》上册中,《双剑够》之甲骨💸,以摹本编入《甲骨续存》下册🦧。
42、龟卜
金祖同编著🧝。1948(民国二十七年)1月上海温知书店影印本🈹,线装㊙️,一册。
全书包括郭沫若序、拓本图版(收甲骨一百二十五片)🧛🏼、跋、校勘记。
金氏在跋中谓:“予既自河井荃庐氏所赠三井源右卫门氏藏契墨本中选辑四百二十八片编入殷契遗珠,今又自丛残中检出‘龟卜百二十五片’者,加以诠次,辑为此集,仍原名曰:龟卜百二十五片,存其真也。”“其间虽与《书契前编》🐓、《龟甲骨兽文字》🛌🏽、《殷契遗珠》三书有重出者🧜,而未之前见者亦几及半🐹。至前编及林书有剪失者,此均得存其真🧔👉,此则是书之足以自存自见者也。”
本书拓本之排列⛳️,以类为次。金氏将其分为征伐、田猎👮🏽♀️、先公先王、祭祀🥘、用牲、卜旬、卜夕、卜雨👩🏿🏭🍐、习语🏄🏽、干支🚴🏻♂️、杂存十一类👩🦽。甲骨以卜甲为主🧑🌾,卜骨次之。时代以第五期为主🤔,第一期次之,第二、三、四期极少。
校勘记将本书与《遗珠》、《林》书重出之片号作了对照。
43、殷虚文字甲编
小屯(河南安阳殷虚遗址之一),第二本🧥,中国考古报告集之二。1948年(民国三十七年)4月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出版,八开本,一册🚗。
总编辑李济🖊,编辑梁思永、董作宾,编著者董作宾。董作宾作序、李济作跋。
图版329幅,收录甲骨三千九百四十二片🔍,除少数朱书影印外,全部为拓片。图版号之下🈷️✭,每片都附有发掘次数及原编号。
董氏序着重介绍书中收录的甲骨是历史语言研究所在殷墟第一次到第九次发掘所获。对各次发掘时间🚺、次数及甲骨实物登记号与本编拓片号、出土地点等👩👩👧👧,作一对照表。
书中收录的拓本计🚻👩🏻🏭:甲二千五百十三片,骨一千四百二十五片👨🏻🏫,加上三件兽头刻辞及一件鹿角器,共三千九百四十二片。
序中分别对下述几个问题作了阐述:一、断代研究法的启示,二、对以前著录的甲骨文字出土地的推求✏️,三、甲骨文字在地下埋藏情况☦️,四、确证遗址遗物的年代。
序文又发表于《中国考古学报》第四册⚓️,1949年12月🙆🏻♀️。
李氏跋主要对董氏序中所说第四次发掘的E16个坑,谈了一些发掘现场情况及看法。
本书收录的甲骨,是科学的发掘材料,作者在编著时👩🏼🎓🕵️♀️,注意到田野发掘情况👩🎨,每片皆附有发掘次数与原编号,使读者利用这批材料感到方便和可靠🍜。但由于没有详细注明坑号层次,对复原各坑甲骨不便。
对本书的评论,有高景成🌦:《殷虚文字甲编略评》,《光明日报》1950年4月2日🏋️。
44、殷虚文字乙编
小屯。(河南安阳殷虚遗址之一),第二本,中国考古报告集之二🔎。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出版,八开本,全三册🎊。分上、中、下三辑,上辑,1948年1O月(民国三十七年)出版冲辑,1949年3月(民国三十八年)出版;下辑🏷,1953年12月出版。
总编辑李济,编辑梁思永、董作宾,编著者董作宾。上辑有董作宾序。
上辑,1~400页,拓本1~3472号,登记号13·0·1~13·O·7275号⛏👃🏿。中辑,401~800页🤶🏻,拓本3473~6272号🙍🏿♀️🧑🏼🍳,登记号13·0·7278~13·0·13349号👰🏿🧻。下辑💁🏼,801~120顿👮🏼♀️,拓本6273~9105号📩,登记号13·0·13350~15·2·50号。
三辑全部为拓本,共收录甲骨九千一百零五片。极少数朱书者为影印🤷。每片编号下皆附有坑位登记号☣️。
本书收录的甲骨是历史语言研究所在殷墟第十三次到第十五次发掘所获😅。这三次所得,以第十三次占大多数,而第十三次中又以H127坑龟甲占多数。这几次所获甲骨情况是♞:第十三次,甲13·0·1~13·O·17766,骨13·2·1~13·2·48;第十四次,甲14·O·1~14·O·2,骨(无);第十五次🏄🏽♂️,甲15·O·1~I5·0·549👃🏻、骨15·2·1~15·2·50、三次合计甲一万八千三百零七片;骨九十八片🌥🧝🏿。
《乙编》的材料数量🧑🏽🦱,超过《甲编》数倍。出土坑位明确,内容新颖丰富,研究价值在《甲编》之上。
对本书拓本的粘对、排列工作,先后由屈万里🚣🏽、李孝定及张秉权担任。
另外,书后还附列了本编甲骨的登记号与坑位号对照表,方便读者检索。
董作宾在序中重点介绍了H127坑所出一万七千零九十六片甲骨文字资料🍟,并分别对坑位和出土🐳、包涵时代👁🚶🏻、刻划卜兆的龟版🤒、毛笔书写的字迹、磕与墨、改制的背甲、武丁大龟及甲桥刻辞等八个方面作了研究。尤其是以该坑为基础🔜,着重对文武丁时代的卜辞提出了新的见解。以“揭穿了文武丁时代卜辞的谜”为富达,根据文武丁时代的甲骨文字特征👩🏻🦱、历法及祀典的特点🅱️、贞人、卜贞例、卜贞事类及三代一癸和五世四戊等,提出文武丁卜辞“复古之说”。将《断代例》认为武乙🛃、文武丁不录负人时期🧛🏽♀️,改变为将“扶👱🏻♀️🕚、師、余、子、勺、帚、史、幸👨🏿🍼、卤🏸、叶、我、车、万👱🏿♀️、绌、匢、钏、取”等十七个贞人♑️,统归于文武丁时代。董氏提出文武丁卜辞“复古说”后,迄今国内外的甲骨学界基本上分为两种看法:一种以董氏等为代表,将扶等十七个贞人统归文武丁时代;另一种以陈梦家🚶🏻➡️、贝冢茂树等为代表,将上述卜辞归入武丁时代🗯🫷🏼。
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于1956年3月💆,将下辑重印,作为特刊第四号🎁。在书后附“乙编下辑重印后记”🧑🏿🎤,分别将甲、乙编包括的拓本号数作了介绍🍂💼。又将安阳小屯十五次发掘次数、地区及甲骨片数、著录拓号及登记片数等对照列表作了说明。
45🧚🔏、甲骨缀合编
曾毅公编著。195c年修文堂书房出版👨🦲,线装,二册😵。
目次包括容庚、陈梦家分别作序,作者自序,凡例,附图(拓本),缀合编摹本(三百九十六片)。
本书缀合的三百九十六片中,版片特大者👳🏿♀️,则缩小若干,未见著录的拓本🔵,附拓影于编首🪜,共七十二片。缀合各片的排列略以王号🏌🏿♀️、祭祀、方国、地名、天象、田猎👩🏻、卜年、卜旬、卜夕、卜日及甲子表为序🦻🏻,复以时期定先后。对每片所缀合者🧝🏽,标以号码,并注明出自某书❓、某卷、某页、某片号等。作者进行缀合工作🧟♀️,费力颇勤,为甲骨学研究提供方便。但不足之外是。因据拓本所缀,缀错者不少;二、收录书中的特大片甲骨👨🏻🦼➡️👨🏼🚒,因缩小过多🐙,有所失真。
对本书的评论,有徐综元:《甲骨缀合编(书评)》,《燕京学报》三十九期,1950年12月📟🧎🏻♀️➡️。
46、殷契摭佚续编
李亚农(且丘)编著🛸🧑🏻💻。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特刊第一号🤜🏽👱♀️,1950年9月商务印书馆印行,线装🚒,一函一册。
目次包括:自序𓀚🚣🏼♀️、图版🧻、释文三部分。
本书收录甲骨拓本三百四十三片🫰🏽。另外,有六片(344~349号)是骨器残片⛔️,因其上刻有花纹,故附于甲骨拓本之后👮🏽♂️。
本书所收甲骨拓本的来源🙎♂️:一部分是画家顾青瑶所藏🫵,后归孔德研究所;一部分是购自上海古董商人。这批甲骨🚶♀️➡️,据陈梦家《殷虚卜辞综述》一书统计,现归上海博物馆🗃。
甲骨拓本除一~三号为大片外👊🏼,其余按类分为:祭祀🧞♂️、用牲、食货🧑🏻🍼👨🏼✈️、田游😁、征伐🖐🏼、天象、贞夕贞旬🚶♀️➡️、杂卜八项。
本书收录的甲骨,各时期皆有🧑🏻🦲,但主要是以康丁0️⃣、武乙、文丁时期为主🧝🏻,而且骨多甲少。
47、战后宁沪新获甲骨集
胡厚宣编著🧑🏻🎨。1951年4月来薰阁书店出版🩸🤌,线装,三卷二册🧙🏽。
目次包括:序言、述例、图版🖼。共收录甲骨一千一百四十三片,并附著者关于甲骨学专著十二篇、论文三十二篇的篇名目录🧑💼。
本书为战后新获甲骨集之二,因是在宁、沪两地所得,故名《宁沪》💮🚶🏻。分为三卷:卷一,收录甲骨六百八十八片,卷二👩🏼🍼,收录甲骨一百六十六片,卷三🫙🤵🏿♀️,收录甲骨二百八十九片。全部为摹本。
甲骨以时代为序,即:第一期盘庚📫、小辛、小乙、武丁;第二期,祖庚、祖甲✍🏽;第三期,廪辛、康丁、武乙🚶♂️、文丁;第四期帝乙、帝辛🖖🏽⚱️。各期甲骨,以类别分为气象🐒、农产、祭祀👨🏻🦼、田猎🧑🏻🦽;……等项🧏🏽。
本书收录的甲骨共三批🧑🏻。一部分传为1040年前后安阳出土的一大坑甲骨🧗🏼,作者收其中六、七百片,编为卷一🏑。这批甲骨片大字多,其时代多属廪康、武文时期🥀,大约出在小屯村村中🤰🏼。一部分是作者1946年收买的约一百六、七十片,编为卷二。这批甲骨与罗振玉早年收得者相类,大约出土在小屯村北,多属武乙与帝乙、帝辛时期。另一部分是作者在宁沪间零星收集,共二、三百片,编为卷三🙆🏿♀️。
作者对一些同文卜辞列举了一部分实例⚜️,使读者加深了了解。
48、殷契拾掇
郭若愚编著。1951年8月上海出版公司出版🙋🏻♂️,线装,一册👨🏼🔧。
目次包括🤩:陈梦家序,自序☝🏻、图版。收录拓本五百五十片。
据陈序所述🧋,本书收录的一些甲骨,是出在小屯👩🏭,为叶叔重收购的一坑甲骨,后由胡厚宣收录在《战后宁沪新获甲骨集》中💹,最后归清华大学收藏。在自序中,作者介绍了本书收录的七家甲骨来源与归宿:
一、上海亚洲文会博物馆藏甲骨文字🚵♂️。这批甲骨,吉卜生于1934年在《中国杂志》第二十一卷第六号上发表过摹本;1938年《甲骨卜辞七集》中也收录过🚫𓀝。作者1948年春墨拓一百七十六片,收录于本书,即1~8页,1~176片9️⃣。
二、上海市立博物馆藏甲骨文字。共收藏甲骨一千二百片👩🏽🍳,全部为刘铁云旧物,比较有研究价值均收入《殷契佚存》一书👷♀️👨🏿🍳。1948年又拓二百零二片💂,收录于本书,即8~19页,177~378片。
三👈🏼、智龛自藏甲骨文字。1948年收购千片,经缀合,选收七十二片👨🏼🏫⚅,即本书20~34页👃🏿,379~453片🫱🏼。
四🛄、胡厚宣藏甲骨文字。从胡氏所藏万片中精选十片,其中四片已归严一萍收藏,即本书35~39页🩻,454~463片。
五、王懿荣旧藏甲骨文字⚧。共二片,由方豪氏收藏,已收入《天壤阁甲骨文字》(第24🐷🏚、91片)中,即本书40页🧴,464~465片🦠。
六🩼、刘铁云旧藏甲骨文字。因《铁云藏龟》一书石印,拓本模糊不清,故本书从上海市立博物馆藏骨与自藏的拓本中选收八十五片,即本书41~44页👇🏻🤦🏿♀️,466~548片👨👧👧。
七、孔德研究所旧藏甲骨文字。所收二片,为本书中最大者🧏🏽,曾在《殷契摭佚续编》收录,即本书45~46页,549~550片🕵️♀️。
49、战后南北所见甲骨录
胡厚宣编著👱🏼♀️。1951年11月来薰阁书店出版,线装♙,全三册👩🏿🍳。
目次包括🏄🏿♂️:诗题、作者自序🤜🏽、图版✏️🧑🏿💼。共收录甲骨三千二百七十六片,全部为摹本🔀。
本书收录的甲骨来源:
一、辅仁大学藏甲骨文字🙋🏽♀️。13页👯♂️🤴,收录一百零七片。(这批甲骨又发表在i973年台湾《中国文学》第五十册)🦸🏻♀️。
二☠️、诚明文学院藏甲骨文字🪕。10页🀄️🚂,收录九十一片🍚🧗🏿♀️。原为戬寿堂旧藏,先归武进同乡会♠️,后归诚明文学院,现藏上海博物馆。
三🎦、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员会藏甲骨文字🧚🏻♂️。12页👩🏻🦼➡️🤦♀️,收录一百五十七片⌛️。
四、南京博物院藏甲骨文字🙆🏿♂️👩🏽🎤。1页,收录四片。
五😗、无想山房旧藏甲骨文字。22页,收录五百零九片。这于比甲骨即冬饮庐所藏,拓本发表于1967年6月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三十七本。现藏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
六、明义士旧藏甲骨文字。100页,收录八百十七片🏤。现已为许进雄收录在《殷虚书契后编》中。
七🍮、《南北师友所见甲骨录》📷。分二卷:卷一🤷,19页,二百零四片💿;卷二✧🧞,29页,二百七十一片。
八🤽🏼♀️、《南北坊间所见甲骨录》。分五卷:卷一👨🏻🦽➡️,7页,一百十一片;卷二,14页🤹🏽♂️,二百零八片😙;卷三🧘🏽♀️,8页,一百田十四片🤵;卷四💛,15页🧑🏻🦳🏄🏼♂️,五百五十六片:卷五(追。喜),11页⚂,六十七片。
本书为战后新获甲骨集之三😋。
各篇所录甲骨以时代为序;各期再分类,共分为来源、气象、农产🤹🏽♂️、祭祀🏊♀️、神明、征伐🫰🏻,田猎😚、刍鱼、行止、占卜🦩、营建🦻🏼、梦幻🛄、疾病🌷、死亡、吉凶👪、灾害、诸妇➡️、多子、家族、臣庶、命唤、成语👨🚀🍌、纪数、杂类等二十四项👱🏽♂️。其时代分为四期,即🎹👨🚒:第一期盘庚🌂、小辛💁🏽♂️、小乙➗、武丁;第二期祖庚、祖甲🥷🏼;第三期廪辛、康丁武乙、文丁篇四期帝乙、帝辛。作者将所收录三千二百七十六片甲骨的来源🛤、现存情况👈,一一作了介绍🤷🏼♀️,为读者提供了研究方便。
另外🤟,1973年在小屯村南地所发现的一片甲骨🔵,即《屯南》9951与《南明》第536片为一骨之折☝🏽。由此更能证实明义士所藏的一部分甲骨,其出土地应为小屯村南地一带。
50、殷契拾掇二编
郭若愚编著。1953年3月来薰阁书店出版,线装,一册。
目次包括:自序,图版。共收录甲骨四百九十五片。
本书收录二十五家所藏甲骨😋,即👺:
一🏌🏽♀️、北京图书馆藏🧔🏼♂️,1~5页☂️,1~49片:
二、南京博物院藏,6页,50~53片;
三、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藏♑️,7~1O页,54~87片;
四🏎、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员会藏👩🏿⚕️,10页,88~96片✴️;
五、浙江省立图书馆藏,11页,97~108片;
六、沈曾植旧藏12页,109~122片;
七、张丹斧旧藏,13~14页,123~133片;
八、陈伏庐旧藏👮🏼♀️,15页,134~148片👳🏿♀️;
九、龚心钊藏,16~17页🪁,149~151片🎄;
一○,黄宾虹藏,17页,152片🧑🏻💻;
一一、陈器成藏,18页,153~156片;
一二、严一萍藏,19页,157片👰🏼♀️;
一三⚖️、刘体智藏,19~21页,158~159片👱;
一四、陈伯衡藏,22页🧓🏿,160~173片;
一五、边政平藏,23页,174~184片;
一六、张彦生藏⛹️♂️,23页,185片;
一七、孙叔仁藏,24~25页,186~188片;
一八、金祖同藏🧎🏻♀️,25页,189~190片,
一九🆒、刘华瑞藏🥷🏻,26~28页🎅🏽,191~215片;
二○、童大年藏💂🏻♀️🧑🏼🦱,28页,216—217片;
二一、吴进恩藏,28页,218片🤷🏻;
二二、杜亚贻藏,29页,219~240片👨🏻;
二三、潘岙盦藏🤷🏽♂️,30~33页,241~340片;
二四🕵🏼、智龛自藏,34~39页⚛️,341~436片♚;
二五🧔🏽♀️🏊🏽、智龛藏本,40~50页,437~495片🥼🏄🏼♀️。
以上全部为拓本。
著者在序中介绍了手头拓本与印行的摹本(主要是《宁沪》,《南北》二书之比较👩🏽🦳,发现许多片有夺字🧑🏻✈️、错讹的情况,并予以缀合。这一部分作者花费了较大的功力,为读者提供了方便🧜。其次🫏,作者对本书中一些重要资料的特点🧏🏽♀️,如关于人头骨刻辞、四方风名刻辞🦹🏼、殷爽的补充、最大牛胛骨及洹水对殷代迁都的关系等👨👨👦👦,都作了简要的论述。收录的这批甲骨拓本,比摹本准确,这样就较好地恢复了甲骨的原貌。
51、台湾大学所藏甲骨文字
董作宾编著。载1953年5月《台湾大学文学院考古人类学刊》第一期。
共收录甲骨拓本六片👱♂️😜,其中一片为背文。每片都有考释🧑🏿🍼。
这批甲骨原系厦门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藏✍️,后来收在胡厚宣1955年编著的《甲骨续存》一书中🛄。其中1~5号分别是《续存》412🏖、89👋🏿、348🧚♂️、1074🙍🏿、1979诸片👩🏿🚒。
本篇又收入1977年11台湾出版的《董作宾先生全集》甲编第二册中🫙。
52、战后京津新获甲骨集
胡厚宣编著。1954年3月群联出版社出版🙆♂️,线装,四册。
目次包括🧑🏽🏫:杨树达序☂️🕴🏻、序要十一条💃🏼🈷️、图版。
本书为战后新获甲骨集之一🧑🏿⚖️👨🏽🌾,各册页数及收录甲骨:第一册🏊🏿,1~70页,1~1422片:第二册,71~140页,1423~3098片🧑🧒:第三册,141~210页,3099~4261片⛹️♀️;第四册⚧,211~280页,4262~5642片。共收录甲骨五千六百四十二片,全部为拓本。
甲骨以时代为序,分四期:1~3160片为第一期🧚🏿♂️,即盘庚、小辛、小乙、武丁四王,其中1~2907片为武丁时期🦉✍🏼,2908~3160片疑皆属于武丁以前,或为盘庚🌽🫲🏿、小辛🤾🏼♂️、小乙时之物👨🏿🦱;而3115~3160片或以为武乙👩🦽、文丁之物🛰。3161~3802片为第二期👨🏿💼,即祖庚👨🏻⚕️、祖甲二王。3803~4986片为第三期,即廪辛、康丁、武乙、文丁四王☝🏽🍞。4987~5642片为第四期🧚♀️,即帝乙✡︎👐、帝辛二王。
同期甲骨,以类为次,依其性质,分来源🥓、气象等二十四项。
本书的一些重要材料,如5281🙇🏽♂️、5282人头刻辞、四方风🫕🫳🏼、中商卜辞🙋🏻,以及对五种记事刻辞等,作者都进行了详细统计。
本书拓本与《粹编》一书重见者较多。
53🦻🏽、钞本武乙卜辞十一版
董作宾编著。载1954年9月台湾《大陆杂志》第九卷第二期5️⃣,又💩,收入1979年台湾艺文印书馆出版的《董作宾先生全集》👵🏿👩👦👦。
收录十一片甲骨,作者认为全部为武乙时代的卜辞,皆为未画出甲骨边缘的摹本。
作者认为王🍇、卜等字,字体是沿袭第三期的风格🤦🏽♀️,哉字是武乙时代专用。
从这十一片卜辞字体风格看,如虫🧑🤝🧑、王等字,都为康丁卜辞的特点。但哉字不只武乙时代专用🧍🏻♀️,在康丁卜辞中已多见。故这批卜辞不全是武乙卜辞,有一部分也为康丁卜辞🎣。
54、殷虚文字缀合
郭若愚、曾毅公🫴🤡、李学勤编著。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辑🥋,考古学专刊乙种第一号🕌🎆。1956年4月科学出版社出版,八开本😲,一册👩🏼🍼😧。
目次包括👮🏻♀️:郑振铎序👩🏽🦱、编者附记、图版二百四十一幅👨🏻🦯。
本书是用《甲编》、《乙编》的拓本进行缀合的。1~324号为郭若愚缀合,325~482号为曾毅公🍄、李学勤缀合。每幅图版还标出各缀合片之部位及原来的编号,使读者能了解缀合甲骨片的全貌🏌🏻♀️。
本编由于根据拓本缀合,其中有少部分与实物不符👩🏻⚕️;复原的程度不如《丙编》完整🗓,缀合的骨版也不如《丙编》多。但是也有一些缀合,是《丙编》所没有的。
55、甲骨续存
胡厚宣编著🦹🏽♂️。1955年12月群联出版社出版,十六开本,分上、下编共三册🏌🏼♀️。
目次包括:自序、凡例👅、图版。上编二册⌛️👩🏼🦳,收录甲骨拓本二千七百五十五片🗾🫴;下编一册🗄,收录摹本九百九十八片。
本书体例仿《京津》🚶♂️➡️、《宁沪》🔜、《南北》三书。所收甲骨以时代为序🧑🚒,同一时代,依其性质再类分👨🦽➡️。因收录的家数众多♿,采用混合编排方法👸。上编全部为拓本,下编全部为摹本。甲骨时代分四期:第一期包括上编1~1465片、下编1~598片👨🍳👐🏻,即盘庚、小辛、小乙🟠、武丁四王之物🍏。其中上编1~1442片、下编1~578片当为武丁时物上编1443~1465片,下编579~598片疑为武丁以前的盘庚、小辛、小乙时物。第二期包括上编1466~1727片🥒、下编599~730片,即祖庚🧞、祖甲之物🎍。第三期包括上编1728~2270片、下编731~861片🏋🏼♂️,即廪辛、康丁🧑🦯、武乙🦇,文丁四王之物🩹。第四期包括下编2271~2755片、下编862~998片、即帝乙、帝辛之物。
作者对本书一些特殊的甲骨,如:下编166片记载,考证殷人施用粪肥问题🎿、又对杀人祭祖。征伐、田猎等按类别进行了详细、全面的统计😽。
书后附《采录资料索引表》,介绍所录四十家甲骨收藏者的名称及片数🫕。
56、殷虚文字外编
董作宾编著。1956年6月台湾艺文印出馆出版🧑🦼。又,收入1977年台湾艺文印书馆出版《董作宾先生全集》乙编第七册。
目次包括:严一萍序🧒🏽🕵🏼;图版💎,收录甲骨四百六十四片🖐;严一萍释文。
本书是收辑十四家所藏甲骨拓本编篡而成,即💁:
一、历史博物馆,1~29号,旧藏原骨二十版🧎♟;
二🦄、中央研究院,30~75号,购自南京,原骨四十五版;
三、何春畲,76~94号;
四🚈、刘铁云旧藏,95~109号,由商锡永借拓,原甲骨一五
版;
五、何叔甫,110~144号🤷🏿、202~227号:
六👩🏽🏫、沈廑庐,145~171号,在苏州购自刘铁云旧藏甲骨二十
五版;
七、梁思永👐🏼,172~175号,任公旧藏甲骨四版;
八、徐旭生🪒,176~188号👨🏻🍳,购于西安十三版,现已归公;
九、庄慕陵🔗,189~196号,旧藏七版;
一○、陈中凡,197~201号、228~418号,原甲骨一百七十八版📑;
一一、历史语言研究所,419~434号,1928年调查殷墟时购得甲骨标本十六版;
一二、商承祚📳,435~451号⚀,原铁云旧藏十五版🚷;
一三🥂、李玄伯,452~459号🟰,旧藏七版,已归台湾大学🧑🦳,1961年11月由董氏及金祥恒编著《本系所藏甲骨文字》🌪,发表在《台大文学院考古人类学刊》第十七、十八期合刊✊🏿;
一四🦬、严一萍,460~464号,购藏原骨四版☝🏽,现已归公。
这些甲骨是发掘以外所得,由公、私家购藏,虽然零碎,但其内容则五期俱备,也多有罕见之文,而且又都是尚未著录的。
本书特点,除全部为拓本外👩⚕️,每片又皆附其原大摹本,弥补了拓本不清之处,对读者参考比较方便。另外,释文中的隶定又都附在摹本内部或外部,使读者对各片字词顺序有明确了解🚣🏻♂️。
57📵、日本所见甲骨录
饶宗颐编著。载1956年6月香港大学《东方文化》三卷一期。又,抽印本,三十二开𓀜,一册🤟🏼。
目次包括:作者序👴🏽;图版,选收《东京大学考古学研究室所藏甲骨文字》一百十八片中的五十三片;附图三🧑🏻⚕️,即😶🌫️🧑🧑🧒🧒:一👨🏻🦱、东洋文库及硲伊氏所藏甲骨共三片,皆为影印,并附摹本🏄🏽♂️,其中硌伊氏收藏的一片见《遗珠》第628片🎑。二👰🏽♀️、甲骨所见的“中子”🏃🏻➡️,共十六片,全为摹本,分别为《明》1201、1117,《甲》3281,《粹》408、409,《文录》339、340,《七集》卫70,《东集》孙19,《南北》明192🤵🏽♂️🦵,《后》上8.94️⃣,《邺》三下34.1O,《续》5·5·6、1·46·5,《宁沪》3·194,《京大》1294诸片💪🏿🤳🏽。三🏈、甲骨所见之“大子”,三片🎻,全为摹本,分别为《乙》7751,《前》4.16.6🎍,《后》下34-8诸片🧛🏽;补记,“论中子、大子。”
本书所录甲骨图版为照相影印,少数几版为摹本🧈♏️,并附考释。对收录的五十三片甲骨的出处,释文中都作了说明。如本书1、4、5👧🏽、24◀️、25、43号分别为《卜辞通篡》别二13·1O、13·13©️、13.8、13.7、13.11、13.12诸号,使读者能了解这批甲骨的出处。
作者在序中还介绍了日本自林泰辅研究甲骨文以来💪,学者们的研究情况及日本各地公私收藏甲骨的情况。
58、巴黎所见甲骨录。
饶宗颐编著。1956年12月香港出版,线装,一册。
目次包括:作者自序、图版、附录✡︎。
图版收录甲骨二十六,计:一、巴黎大学中国学院所藏甲骨,1~13十三片🖼;二、策努斯奇博物馆所藏甲骨,14~22号,九片;三、归默博物馆所藏甲骨,23~26号,四片🔱🌅。附录共有释丙丙。释贵🫅🏽🎧、释羴、释舌横四篇。
本书收录的甲骨全为摹本。作者对每片都作了考释与分期。另外,作者还将本书的甲骨与其他著录进行对照,指出本书中的1🧜🏼♂️、2⛹🏼♀️⚙️、3、5号同于《佚存》572、570,525、571,故知是商承祚旧藏之物。又指出另外四片分别与其他著录为同文。但经核对,
除本书7号与《前》1·1·1或《续存》下177为同文外,其他数片恐不可靠。
59、汉城大学所藏大胛骨刻辞考释
董作宾著👷🏻♀️。载1957年5月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二十八下册👼🏽👨🏭。又🧑🏿✈️,收入1977年台湾艺文印书馆《董作宾先生全集》甲编第二册。
目次包括前言👧👆🏽、释文👩🏿🔬、考证🏄🏼♂️。
前言中🧞,作者叙述了在汉城大学博物馆发现此大胛骨刻辞的经过👨🏽🦲。这块大的牛胛骨,大字涂朱,正、反两面均有文字🦓,可称为殷墟书契的精华之一。
释文中除对这块大胛骨正、反两面刻辞进行考释外🆎,并附录了其他著录中记载有“俎于义京”的七片卜辞🦸🏻♂️。
考证中,通过这片刻辞,着重对一、订补武丁日谱的新资料,二、必分左🏊🏿♀️、右🫱🏽🦑、中的问题🍡,三、关于义京合文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尤对义京合文#️⃣,同意郭沫若在《通纂》361👩🏼💼、362片考释中认为是合文之说,但不同意郭氏考证为常仪人名。董氏认为义京既是合文🤞🏿,又是地名💇🏻🏬,地在殷之东南,武丁田游所在⚅。
60、殷虚文字丙编
小屯(河南安阳殷虚遗址之一)第二本𓀏,中国考古报告集之二。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出版,八开本,三辑六册。
总编辑李济🔕,编辑董作宾、石璋如🤹♀️、高去寻,著作者张秉权🤮。
本书有作者自序👨🏼🦳。
各辑内容和出版情况:
上辑(一),1957年8月出版🛩,图版1~95版🦽,考释1~128页。
上辑(二),1959年1o月出版,图版96~196版📌,考释129~273页✶。
中辑(一),1962年出版,图版197~301版,考释275~360页。
中辑(二),1965年出版,图版302~410版👨🏿💻,考释361~479页。
下辑(一)🏃🏻➡️,1967年出版,图版411~512版,考释481~561页。①
下辑(二)💀,1972年出版🙎♀️,图版513~632版🚣🏼,考释1~114页。
①本书中辑(二)考释最后一页号码为479,而下辑(一)考释第一页为481,两者不相连接。
《丙编》是由《乙编》及其编余的甲骨拼对复原,重新传拓👨🏻✈️、编辑,并加以考释而成。本编可说是《乙编》的甲骨复原选集🙇🏼♂️,图版较《乙编》清晰。每册图版🧕🏿、考释同时发表。图版的编排📙,不按原发掘号顺序,而是采取类聚的办法,尽量使前后图版互相印证🚵🏽。每一图版均附一薄纸,注明缀合部位等,以方便读者与《乙编》对照。
考释内容,每版皆分为释文、考证。在考证上有其特殊点𓀖🎑,即实物的描写与文字史实的考诠。考释大部分采用孙诒让👩⚕️、董作宾、罗振玉、王国维等人之说。在这一部分中,标出每版各缀合片之原编号及坑位号,注明时代,骨质特征等,尤其对缀合过程的详尽描述🙅🏼♂️,和对一些文字史实的详细考证,虽给读者提供资料情况甚多👴🏼🅾️,但嫌失之过繁。
在考证中✋🏼,除了对一些术语一一说明外,值得指出的是作者对成套卜辞、同文卜辞加以比较🪫、分析,并举一些实例加以研究。这一问题的提出🔏,对今后研究甲骨分期🛟、分类及残辞互补等都是有一定意义的。
总之📤,《丙编》的出版,对甲骨学🥊、商史研究都是有价值的。
61🤏🏽🏌🏽♂️、郑州二里冈
河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队编著。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辑🗡,考古学专刊丁种第七号。195睥8月科学出版社出版,十六开本😓🎥,一册🙊。
本书主要是整理了1953年至1954年初,在郑州二里冈发掘商代遗址的全部资料。
二里冈商代文化层中,卜骨普通存在,出土数量甚多,但皆为碎残片👨🦰,以牛肩胛骨为多,其中有字的仅见二片,即
一👨🏽🍼、在发掘范围内检到一片失去地层关系的牛肩胛骨🍉,其上刻有:“又土羊🦺,乙丑贞💾,从受……七月🛫。”此片赵全瑕👰🏻、裴明相已分别在《新史学通讯》1953年第六号及第十一号专文报导🏊🏻。
二📉、出于T30,为牛的骨臼部位📳🤞🏼,其上只有一个“ㄓ”字。
以上两片带字的甲骨♒️,均属习刻。
另外💨,这两片甲骨的情况,在李学勤:《谈安阳小屯以外出土的有字甲骨》一文中也作了介绍,见《文物参考资料》1956年第十一期。
62、中国书谱殷商编
严一萍编著👳🤶🏽。1958年9月台湾艺文印书馆出版🪇。
本书收录甲骨八十八版🧚🏽♀️,多为《甲编》、《乙编》之缀合者。其中也有些材料是甲骨著录中所未见的🛋,如四方风腹甲、武丁大龟缀合等🧑🏼🌾。
63🧩👨🏿💼、海外甲骨录遗
饶宗颐编著。1958年香港大学出版社出版。又🤲🏽,载1961年香港大学《东方文化》第四卷第一至二期🫄🏽。
本书辑录李棪所藏甲骨🍘,以拓本及照片对照。第二部分是德国礼贤旧藏甲骨,共七十二片⚛️,后归瑞士民俗博物馆,已刊于《甲骨卜辞七集》。这次发表的是实物照片,共六十八片。
64、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藏甲骨文字
[日]贝冢茂树辑著🧖🏼。1959年(日本昭和34年)3月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发刊👺,八开本,上、下二册,日文版🌾。
目次分凡例、图版🧘🏼♂️🔨。
上卷为拓本🫳🏿,图版1—119版,甲骨编号一至一千七百七十七号🙇🏿♂️。其中1~88版,一至一千二百五十号为第一期,89~114版,一千二百五十一至一千六百八十一号为第二期🏋🏿♂️,115~119版⬜️、一千六百八十二至一千七百七十七号为第三期。
下卷分拓本实物照片。拓本图版120~226版🤟🏿,甲骨编号一千七百七十八至三千二百四十六号👩🏼🍳,其中120~155版、一千七百七十八至二千二百五十七号为第三、四期🧑🏿🔧,156~185版👁、二千二百五十八至二千五百六十四号为第四期,186~205版🧛♀️、二千五百六十五至二千九百七十七号为第五期,206~225版、二千九百七十八至三千二百四十号为王族卜辞,226版🤟🏽、三千二百四十一至三千二百四十六号为多子族卜辞。
实物照片为227~249版👨🏿🚒。其中227~231版为第一期,232~238版为第一🔻、三、四期🧹,239~243版为第四期😲。244版为第五期🧑🦽➡️🦸🏼,245~248版为王族卜辞🏫🧚🏿♂️,249版为王族、多子族卜辞。
本书共收录甲骨三千二百四十六片,图版二百四十九版,其中拓本二百二十六版🧘,照片二十三版🙇🏽♀️。甲骨为黑川幸七🥯、上野精一及贝冢茂树所藏🏭。甲、骨分别编号🤴🏽。甲骨文字🎹⛹🏻♂️,既以时代、又按内容分类收辑🕵🏿♀️。卜辞内容参考各家之说,分为祭祀🐷、求年、风雨👳🏿、旬夕、田猎🤳🏽、往来、方国征伐、使令、疾梦、卜占♦️、贞人、杂卜十二类🌌。
本书甲骨整理、分类为著者及伊藤道诒,编辑为斋藤菊太郎👨🏿🔬,拓本为贝冢美代。
甲骨时代基本上按董氏五期说🌘,不同点则是创立了“王族”🦶🏽💃🏿、“多子族”卜辞🤽🏽♀️,并归为第一期🎅🏻,亦即陈梦家《殷虚卜辞综述》中的“師组”🔘、“子组”卜辞。
对本书的评论,有金祥恒《谈“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藏甲骨文字》载台湾《大陆杂志》第十九卷三期🏗🚴🏻,1959年8月:
赤冢忠《贝冢茂树著“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藏甲骨文字读后感”》载日本《甲骨学》八号,1969年3月。
65、日本散见甲骨文字搜汇
[日]松凡道雄编著🖐🏿。载日本《甲骨学》第七号(1959年3月)、第八号(1960年3月)、第九号(1961年8月)、第十号👨🏻🦲🥰,1964年T月)🔭、第十一号(1976年6月)、第十二号(1980年8月)🧎🏻♂️。
这批甲骨全为摹本🤹🏼♂️🧚🏻♂️。共收录三十八家藏品五百六十片。
本文连载六次,目的在于汇集日本公私家零星所藏。其中有的甲骨虽已著录发表过,但亦在收录之列。所收集的有🐕:
一、早稻田大学东洋美术馆陈列室(会津纪念馆藏)二十三片😷🪭,收二十一片,1一25号🐟🧭;
二、谷边橘南氏藏十八片🕥,26—43号;
三、园田湖城氏藏五片,收三片🥠,44~46号😵💫;
四、富冈昌池氏藏一片,47号🧑🏻🌾;
五🧕🏼、佐藤武敏氏藏一片,48~49号;
六、东京大学文学院考古学研究室藏一百十九片,收一百十三片👱🏻♂️👴🏽,50~165号:
七、小仓武之助氏藏五十三片,66~220号🕧:
八、小林斗庵氏藏三十四片👐🏻,收三十三片🙅🏽♀️,221~256号🟰🚖:
九🙍🏽♂️、国学院大学文学院考古资料室藏十一片🤽🏽,257~268号🦶🏻:
一·O、早稻田大学高等学院藏七片,收六片,269~275号:
一一🪭、明治大学文学院考古学教研室藏四片,276~279号🔯:
一二、岩井大慧氏藏五片,280~284号🙏🏼:
一三、东京大学教育学院博物馆藏一片,285号🫚🧏🏻♂️:
一四、国立上野博物馆藏二十五片,收二十一片,286~307号👨🦲;
一五🫃、松谷石歆氏藏二片🧖🏿♂️,308~309号👨🏽✈️:
一六、八木正治氏藏十四片,310~323号;
一七🏌🏽、白川一郎氏藏八十九片,收四片🏂🏼,324~327号;
一八🙆🏼♂️、庆应义塾大学考古教研室藏二十三片,收二十二片,328~349号:
一九、庆应义塾图书馆藏一片,350号;
二○、松凡道雄氏藏一片,351号:
二一👳🏻♀️、不言堂藏十二片,352~363号👇🏻;
二二👰🏻♂️、约翰。法丽亚(美国人)藏十五片,364~378号:
二三、明治大学文学院考古学教研室(考古学陈列馆)藏十片,收八片,379~386号:
二四🚵🏿♀️🕵🏼、京都大学文学院考古学教研室(考古学博物馆)藏九十四片,收五十九片🔬,387~445号👎🏿🧕🏽;
二五、西川静庵氏藏一片🅱️,448号;
二六、武藏大学历史研究室藏六片🧑🏽,收五片,447~451号;
二七🏇🏽、东京教育大学东洋史研究室藏七片🧑🏼🚀,452~458号;
二八👨🏿🦳、小川睦之助氏藏七片🧒🏼,459~465号;
二九、狩野直祯氏藏三片,466~468号🥄🌭;
三o、桢村清次氏藏一片🧎➡️,469号🥅;
三一、江口宽氏藏三片,470~472号🐕🦺;
三二、河口尚雅堂氏藏七片🧑🏻🚀,473-~479号🌺;
三三、三浦清吾氏藏二片😀,480~481号🚻;
三四、管原保氏藏一片,482号;
三五、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藏二片,483~484号🚵♀️;
三六🕵🏿、工藤盦氏藏九片𓀋,485~493号;
三七、秋山公道氏藏四十二片,494~535号👨🏼;
三八、今井凌三氏藏二十五片🤹🏽♂️,536~560号。
又🪆,《桃山兽骨探访记》一篇附于三十五之后。
上述三十八家在《甲骨学》各期的收录情况是🧑🏼⚕️:第七号💆🏿♂️,一一六🙆♀️、1~165号;第八号,七一一四、166~307号👨🦼;第九号🧗🏻,一五一二○、308~351号;第十号🧑🏽🏫🧝🏼♂️,二一一二五🧔🏿♀️🧖🏽♀️、352~446号;第十一号,二六一三五、447~484号;第十二号,三六一三八、485~560号👩🏽🍼。
对诸家甲骨收藏☂️、来源、著录及现状等🍐👩🏽🎓,作者皆分别予以介绍🤵♀️。
刘明辉(即刘一曼、温明荣🤕、郭振录)将此编译成中文并摹图,包括一一三五😶🌫️、一至四百八十四号甲骨🪧,发表于《古文字研究》第三辑,1980年11月。三六一三八、四百八十五至五六号甲骨的译文与摹图发表于《古文字研究》第九辑😹,1984年1月🍏。
66🪇、甲骨文零拾
陈邦怀编著🖱。1959年9月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线装🤫,一册。又,1970年(日本昭和45年)6月日本汲古书院翻印。
目次包括:自序,图版、考释👩🏿💼。图版共收录甲骨一百六十片,全部为拓本👮。考释按拓本编号次序,先隶定👨🏽⚕️,后考释。一般是隶定🤵♀️。有些字,从他人之说,作者补充看法👦🏻🐋;有些字🚶♀️,如烄🅾️、柰👱🏼🐑、弅等字,作者提出了自己见解。
本书收录之甲骨📉,如作者自序所言,是十余年间在京津两市所搜集者⚀,计百六十片,大都零星得之🪮,故书名《甲骨文零拾》👳♂️。
不足处是在拓本编排上,各期及甲、骨混乱,没有介绍各片甲骨来源、出处等情况👨🏼🏭,也没附有关的索引。
对本书的评论🏊🏻,有松丸道雄✅:《陈邦怀编著“甲骨文零拾附考释”🎒。陈邦怀著“殷代社会史料征存”》载日本《甲骨学》第九号,1961年8月。
67🍵🤵🏿♀️、本系所藏甲骨文字
董作宾、金祥恒编著。载1961年11月《台湾大学文学院考古人类学刊》第十七、十八期合刊。
这批甲骨原系李玄伯旧藏,共八片,曾发表在董氏的《殷虚文字外编》一书中➜,即452—459号。现归台湾大学历史系收藏🧔🏿♂️。又名为台湾大学所藏甲骨文字之二。后收在1977年儿月艺文印书馆出版的《董作宾先生全集》甲编第二册。
68、故小川睦之辅氏藏甲骨文字
[日]伊藤道治编著🐾。载1966年(日本昭和41年)3月日本《东方学报》(京都)第三十七册🆙。日文版。
共收录甲骨七片,都附有照片与拓本。作者介绍了这批甲骨的收藏情况👩🏼🦳。
在释文中🧝🏻,为了弥补照片🪒、拓本不清晰,对每一片甲骨都附有摹本。各片都按期别、事类等详细考释🥣。
这批甲骨,又收录在伊藤道治1977年7月编撰的《日本所见甲骨录》一书中。
69、国立中央图书馆所藏甲骨文字
金祥恒编著👱🏻♂️👇🏿。载1966年3月、6月台湾《中国文字》第十九👱♂️、二十册🧘🏻♂️。
这批甲骨共六百四十八片,全部是碎小之片,由著者摹录发表📼。
不足处是缺少拓本。
70、大原美术馆所藏甲骨文字
[日]伊藤道治编著。载1968主F(日本昭和43年)1月日本《食敷考古馆研究集报》第四号。又抽印本🏃➡️🧍🏻,十六开本,一册🧔🏼。
目次包括☝🏿💁🏽♀️:前言、图版共收甲骨三十九片🤥、释文🕺🏻。
作者前言中叙述了这批甲骨的收藏情况,尤其是先后被商承祚《殷契佚存》(1933年)、金祖同《殷契遗珠》(1939)和一些其他著录介绍过的情况🫖,并对甲骨的分期断代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本书收录的三十九片甲骨🫄🏿,附有不同比例的照片和原大拓片。在每片释文中⏩,又皆附有摹本🙅🏻♂️。对每片甲骨都分期分类𓀈。并详细考释🎉。作者将本书中各片甲骨的编号与其他著录的编号对照注明🟩,对读者研究提供了方便。
本书甲骨🫴🏼,作者又收在1977年7月由日本朋友书店发行的《日本所见甲骨录》一书中。
71、东莞邓氏旧藏甲骨
李棪编著。载1969年香港《联合书院学报》第七期♓️。
这批甲骨是邓尔雅氏的遗物👼🏿🍻,1969年联合书院的学生邓祀玄🧽,奉母命将其捐赠该院图书馆。共五十五片,其中甲三十二片✍🏿,骨二十三片。
这批甲骨中👱🏽♂️,大多数已著录过👅。仅1、3、7🫴🏿、8、21、25、31七片未曾发表🧑🏼🦱。
72、欧美亚所见甲骨录存
饶宗颐编著。197O年香港出版🙇🏿♂️。
本书所选欧🧒🏿、美、亚共十五家所藏的甲骨🪡,其材料均已在其他甲骨著录发表过🦆。所选情况是:
欧洲四家👨🌾:一、大英博物院;二👷🏽、剑桥大学图书馆;三、牛津大学亚士摩兰博物院;四、瑞士巴黎尔民俗博物馆。
美洲五家:一、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安大黎奥博物馆;二、明义士👨🏻💻;三、哈佛大学佩波第考古人种学博物馆🤱🏼;四🏥、普林斯顿大学;五♻️、卡内基博物馆。
亚洲六家:一🪣、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二🤵🏽、日本东洋文库🔢;三🧇、日本书道博物馆;四、韩国汉城大学考古系博物馆;五🤦🏻、香港大学冯平山博物馆;六、香港大会堂美术博物馆🧰。
73👨✈️、北美所见甲骨选粹
李棪编著。载1970年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学报》第三卷第二期。
本书选印的甲骨共四十二片🦸🏽♂️,其中:一、加拿大多伦多皇家博物馆藏三片😊;二♥️、匹斯堡卡内基博物馆藏三十二片🤸♀️;三、哈佛大学藏六片;四,哥伦比亚大学藏一片🏊🏽。
作者考释这批甲骨文字时🐏,曾对其中的一🗡、三🪁、四藏骨情况作了较详细的介绍👩🏼🎓。
该批甲骨🕝,除1🦒🐿、2、3、15、42、43号为影印拓片外,其余都为拓本🥬。
1976年出版的周鸿翔《美国所见甲骨录》一书中对此书二至四所列的甲骨也有介绍🐪。
74、藤井有邻馆所藏甲骨文字
[日]伊藤道治编著📿。1971年(日本昭和46年)3月日本《东方学报》(京都)第四十二册↕️。日文版💕。
共收录甲骨十六片,有照片、拓本。
作者介绍了这批甲骨收藏情况,释文中对每一片甲骨都附摹本,可弥补照片或拓本不清楚的缺点💜。
这批甲骨后来又收录在伊藤道治197了年了月编著的《日本所见甲骨录》一书。
75🌃、明义士收藏甲骨文字
许进雄编著。1972年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馆出版🏌🏼♂️,一册。
目次包括:序文(作者自序、英文序);引书简目🫵🏻;图版有拓本三千一百七十六片、缀合六例🎱、背文二片🧑🏼🏭;附录🤷🏿,与其他著录缀合四十二例⟹。
本书甲骨为明义士旧藏,现藏于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馆,由作者将其选拓、整理👩🏿🌾、编撰。
序言中主要介绍了本书卜辞⛹🏿♂️,依董作宾氏分期法分为五期👴🏼,即武丁以前🔊、武丁期、祖庚、祖甲期,康丁期,武乙🪄、文丁期,帝乙、帝辛五期①。每期按甲、骨分开,并按其内容分事类为祭祀、祈年、风雨、旬夕🪂、田猎👌👨🏼🔬、往来、内外诸事👷🏻、使令、疾病占梦、杂卜等十项。由于按钻凿形态不同⚽️,作者将舌组(王族卜辞)归入第四期中🦓。
关于钻凿形态和这批甲骨的发掘、购入年月及出土地的推定,以及在分类、缀合上🏂,作者都作了大量的工作👩🏽🚀,进行了细致的研究。
这批甲骨中🙇🏽📙,有一些重要资料,如:有新见的地名及新见的字等。本书不足之处是没有编制有关资料的索引。
对本书的评论👱🏼♂️,有金祥恒:《殷虚甲骨新书介绍》,载1972年台湾《中国文字》第四十四期🏌🏻♂️;
(日)前川捷三🧑🎓:《介绍著录明义士旧藏甲骨的新刊二书》,载日本《甲骨学》第十一号🤷🏽♂️,1976年;又👷🏻,此文由刘锐译成中文,载1979年,《古文字研究》第一辑。
①序言中,作者将这批卜辞分为五期,但第三期中仅列康丁,没有提及廪辛。从本书所收甲骨卜辞看,实际有廪辛时期之物🧜🏿。
76、殷虚卜辞后编
[加]明义士著,许进雄编辑。1972年3月台湾艺文印书馆印行,八开本,上、下二册。
目次包括:编者的话,图版🗣。
共收录甲骨二千八百零五片。其中一至一千五百五十四片为龟甲,一千五百五十五至二千八百零五为兽骨。
本书所收录的全部甲骨,现藏加拿大安大略博物馆,原为明义士旧藏。
编者着重介绍了💋:
一、明义士收藏的数万片甲骨的来源、著录及现状。1928年明义士编拓《殷虚卜辞后编》收拓本二千八百十九片,因有七片与他片缀合👩🏿🏭,故为二千八百十二片,其中二片被撕去🙍🏼💂🏼,以及确实伪刻的二片⛹️,模糊无法辨读的三片✮,实数是二千八百零五片☪️👩🏻🦰,全部编入本书。现在原甲骨已去向不明📆。
二↔️、本书编排体例✤,与《明义士所藏甲骨文字》同🔽👨🏿🏫,即先分期别,分甲与骨,再分事类。
三、指出明义士施拓的甲骨,不论大小,均在传拓之中🚴🏼。本书的精华部分是第三和第四期卜辞,其上有许多卜问上一世的祭祀🧜🏻,可从称谓上决定其年代🖤。
四、指出本书二千八百零五片甲骨,其中十七片与商承祚藏拓《殷契佚存》重复,尤其是与胡厚宣编《战后南北所见甲骨录》重见的更多🥄。重见者👩🌾,均以表一、表二列举出来👕。表一是由《明续》对照《南明》;表二是由《南明》对照《明续》💾🏄🏻。这也
是编者用力较大的工作🧑🏼💼,读者称便🧙🏿♂️😩。
本书甲骨卜辞分期,沿用董作宾氏五期分法。尤其在甲骨分期存在争议的部分,是按董氏观点💁♀️:即同意董氏的“复古”之说。也就是将陈氏在《综述》中所称武丁时期的“師”、“午”、“子”组卜辞(贝冢氏称王族、多子族卜辞)统统归入武乙、文丁时期。
本书是当时传拓的拓本𓀍,原实物虽去向不明🔽,但拓本仍可保持原物之状。所以🏬,本书的出版👦🏻,可与《南明》所摹甲骨进行对照,以补充其疏漏之处。
由于1973年小屯南地出土大批甲骨,其内容多与此书甲骨接近🧐,推测明义士当年所藏的这部分甲骨的出土地应距小屯村南不远。
对本书的评论🚀,有严一萍:《读“殷虚卜辞后编”》👨🏫,载1972年6月台湾《中国文字》第四十四册;
[日]前川捷三☛:《介绍著录明义士归藏甲骨的新刊二书》🙎♂️,载日本1976年《甲骨学》第十一号🎫,又💅🏼,此文由刘锐译成中文,载1979年《古文字研究》第一辑🫳🏼。
77、美国纳尔森美术馆甲骨刻辞考释
严一萍编著。1973年1月台湾艺文印书馆出版,十六开本🚤,一册🚴♂️。
目次包括:自序🏄♀️,图版,(十二版,收录甲骨十二片);考释🥗。
1966年日本梅原末治赴美时告知著者,纳尔逊美术馆收藏有未著录的甲骨👨🏻🚒,以后并由梅原氏在该馆收集摄影寄给著者🤷🏼。这批甲骨,严氏在《中国文字》第二二、二三、二四🤘🏽、二五、二九各期先后发表,1973年又将这十二片甲骨汇集成书。全部为影印🧻,而且每片都附摹本。
考释部分是分片进行详细考证,每片又分期别。释文中,凡引用其他著录的例片,都作摹本附于书后,这种形式虽感烦琐⏱,但对读者参考方便。
另外,这批甲骨又以拓本全部收录在1976年周鸿翔编撰的《美国所藏甲骨录》一书中,即685—696号。严书与周书对十二片甲骨编排次序不同,现列表对照如下:
┏━━━━━━━━━━━━━━━━━━━━━━━━━━━━━━━━┓
┃严书号┃ 1┃ 2┃ 3┃ 4┃ 5┃ 6┃ 7┃ 8┃ 9┃ 1O┃ 11┃ 12┃
┣━━━━━━━━━━━━━━━━━━━━━━━━━━━━━━━━┫
┃周书号┃689┃687┃692┃690┃688┃693┃696┃691┃695┃694┃686┃685┃
┗━━━━━━━━━━━━━━━━━━━━━━━━━━━━━━━━┛
78🧑🎨、辅仁大学所藏甲骨文字——明义士先生藏拓本
金祥恒编著。载1973年12月台湾《中国文字》第五十册✹。
著录甲骨拓本一百零九片。
据严一萍在《甲骨学》一书中介绍🍢,这批拓本是许进雄自加拿大寄给金氏🪗,现为多伦多安大略博物馆所藏。原实物属辅仁大学,拓本原为辅仁大学托明义士研究,金氏在《辅仁大学所藏甲骨文字》后记中误认为是明义士的。
另外‼️,这批甲骨的摹本🎷,见于胡厚宣《战后南北所见甲骨录》一书,其序云:“辅仁大学所藏甲骨二百二十九片……除《邺中片羽片已著录外👮🏼,得片一百零七。”《中国文字》发表一百零九片,编排次序照胡氏🦵。
《邺中片羽》三集实录甲骨二百十四片🏞。陈梦家在《殷墟卜辞综述》656页中云辅大收藏三百二十片,《邺》三收录一百二十片🧏🏻。而严氏云辅大所藏甲骨实为三百零七片🙎🏼,加上明义士所藏辅大拓本多出的二片🪼,实为甲骨三百零九片。此数与上述胡氏所说的二百二十九片及陈氏所说的三百三十片都不一致。
79、介绍一片伐人方的卜辞
沈之瑜著。载《考古》1974年第四期。
这片卜辞是上海博物馆征集的一批未曾著录过的甲骨中的一片👩🏽⚖️,是殷末伐人方的材料。作者释文(并附有拓本及摹本)👩🏽🔬🙋🏽♀️:“……从多侯甾伐人方白(伯)……人方白霉。”。
这片卜辞是牛胛骨残片📥。从内容及字体风格看,作者认为是帝乙、帝辛时代之物🧏🏿♂️,并对内容进行了考释。
80、甲骨集成第一集。
严一萍编著🤹🏿♂️。1975年台湾艺文印书馆出版🕳,十六开本🤦🏼,一册𓀙。
目次、作者自序🧑🦼,图版2️⃣。
本书原为整理甲骨总集而作。作者在自序中说:其原因是自甲骨著录以来,一些甲骨先后在几家著录中重见💸,造成混乱🈷️,使读者不便📥。为免重复之患,惟有采取名归主人之法,一一寻其最早之藏家,沿流溯源🤼,方可还其真相。亦即编印《甲骨集成》之意🏊🏻♀️。
第一集共辑六家甲骨❓:
一、罗振玉藏🎁,1~49页。其中🚏:(一)1~4页🚵🏼♀️,四片,影印本附摹本;(二)5~35页,一百一十六片🩷,全部拓本附摹本🐥;(三)36~42页🧛🏽♂️,二百五十一片,除十六片为摹本外,其余二百三十五片都为拓本附摹本。(四)43~49页⛹🏿♂️,二百五十一片🦹🏽♂️❤️,全部为摹本。
二🧝🏿🤏🏻、易均室藏,50~56页,二十八片,全部为拓本附摹本。
三、王永元藏,57页,四片,拓本附摹本。
四🌆、罗伯昭藏,58~61页,十六片,拓本附摹本☎。
五、杨天锡藏,62~191页🕵🏽♀️,五百零五片🚘,全部为拓本附摹本(此批即《诚斋殷虚文字》)。
六、王懿荣藏,192~240页👩🚀,其中🚘:(一)192~237页🤯,一百三十七片,全部为拓本附摹本🧑🏿🦱;(二)237~240页🙅🏻♂️,二十五片🤶🏿,全部为摹本(此批即《天壤阁甲骨文字》及《甲骨卜辞七集》中的天津新学书院藏甲骨)🐋。
拓本附摹本的办法,弥补了拓本不清的缺点。
但是,此书所收诸家所藏甲骨没有编号👩🏻💻,也没有原藏甲骨号与一些著录中重见号的对照索引,此为不足之处🏋🏼。
81、甲骨缀合新编
严一萍编著。1975年6月台湾艺文印书馆印行,线装,全十册👩🏼🍳。
目次包括🖍:自序🤦🏿♂️♟、凡例🧑🏿🍳💅、引用书名简称(共六十四种)、图版。
图版分为:第一至九册🦹🏿♂️,1~740页🖱,是诸家缀合及作者缀甲骨☯️,共六百八十四版🤸🏽。第十册,1~97页,是将诸家缀合错误者,作者进行订讹,共三百八十四版。
作者收录各家之缀合及自己缀合🧑🏼🎤,都花费了不少工夫。尤其其是所缀合的各片不但有拓本🤾🏽♀️,还附有摹本,并分别注明缀合之出处,以A、B,C等英文字母标出。同一甲骨在数书中见,也列其出处🌐🥛。同时,凡诸家所缀合片,都在编号下注明👷🦹🏻♀️。另外,作者对各家缀合的甲骨进行订讹🔥,除拓本及附摹本外,还指出不能相缀的位置及原因。所以,这是一本对甲骨文研究很有参考价值的著录。
但是🟦,本书一至九册中亦有一部分不能缀合,如72~75、289~291等片🐌。另外🗳,没有附索引🫸🏻,读者查找不便。
本书除《乙编》缀合不录外,凡其他著录中所缀合的甲骨🌪🏄,全部收录👱🏻1️⃣,是集诸家缀合而成🧧。
82、铁云藏龟新编
严一萍编著。1975年7月台湾艺文印书馆出版👐🏿,十六开本,一册⏬。
目次包括:序🙋🏽,凡例,附王懿荣、刘铁云像,原《铁云藏龟》罗振玉🚘♖、吴昌绶,刘鹗(铁云)序,图版🤸🏻。
新编为弥补旧编之缺陷而作😿:旧编拓印模糊,辨识困难;1931年蟫隐庐翻刊石印🥃,粉描讹刻较多;1959年严氏曾重印,因原书模糊过甚,也辨认不清🙋🏻♂️;另外,这批甲骨一再易主,分散四方,各家辑录重印颇多🧑🍳,所以才撰此新编𓀄。
新编不同于旧编的有✵:选换拓本,断代分类,缀合,补背拓👩🏻🎓,去复去讹等🤔。
本书甲骨按分期、分类重编。编中以第一期为多🧼,第二、四期次之,第三期仅见数片🐦,第五期无。内容细分为四十六项,即卜、祭祀🍳、求年🐋、帝、册、使人、它崇🧏🏻♂️、征伐🥐、供人、雉众、命、田猎、乎、取、挈🩲、步、至、王出入、往出、来🏇🏼、去、风雨、旸启🏄🏿、梦😰、疾、死👨🏽🎨、有子🤡、娩🧑🏿🍳、王🎾🍝、旬、夕🧑🏿🎓、归、得、用、令、陟降🤟🏿🍢、堙、萑、王听🫖、循、从🦔、卜告、鉴王事、舞、乍🎐、占曰、小告二告、不玄冥。其意义不明、不能分类者👈🏽,列最后♠️🐺。一版内容有数类者,择其一而列入🎓。
本书收甲骨一千四十三版㊗️,每页一版,上方为拓本,下附摹本;各片都注明原编号,又注出各著录中曾收录的编号,前者弥补了拓本不清,后者方便读者参考。缺点是没有新🧖🏿♂️、旧编号对照及重见号索引📧。
83💫、美国所藏甲骨录
周鸿翔编著。1976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出版,十六开本,一册。
本书是收录美国十一个大学及美术馆收藏的甲骨,文字部分全用英文写成。
目次包括:一👨🏿🔬、简介☎;二、绪言🚑;三➰、美国所藏甲骨的报告一介绍各处收藏情况🙎;四💡✈️、索引,包括本书号与各收藏号,各收藏号与本书号🙆🏻♀️、本书号与已著录号三个对照索引;五、词汇表;六、文献目录;七🍵👩🏽⚖️、图版。
收录的十一个单位♾:
一、卡内基博物院藏四百十三片。此批甲骨是美国方法敛于1909年收买,已收在《库方二氏藏甲骨卜辞》中,但比该书摹本四百三十八片少二十五片,这是因为已除去伪刻。本书编号1~413号。
二、哥伦比亚大学藏六十七片。此批甲骨,原为美国施密氏所藏,编号414~480号。
三🧿、佛利尔美术馆藏一片👨🏽🦳🔣。481号🧑🏽🦲。
四👨🏼🦲👋、哈佛大学藏六十一片。482~541号。
五🦹、国会图书馆藏四片💂🏼♂️。546~545号。
六🧔、大城会美术馆藏十一片。546~556号👨🏽🍼。
七👩🏻🦼➡️、历史和技术博物馆藏二片。557~558号👩🏻🦽➡️。
八、自然史博物馆藏六片。即《库》书中的费尔德博物院。559~564号🛋。
九、普林斯顿大学藏一百十九片、实为一百十五片👦🏼🦆。已见于《甲骨卜辞七集》中的普林斯顿整所藏甲骨。565~684号🍩。
一○🥶、纳尔森美术馆藏十二片🌒👨🏻🦱。685—696号。这批甲骨严一萍收录并考释⛑️,已发表在《中国文字》第二二、二三、二四🫅🏿、二五、二九册中。1973年艺文印书馆又刊行单行本。其中纳35🚼、115、12片原有背文🔰⚱️,但本书未著录。详情见《美国纳尔森美术馆藏甲骨刻辞考释》一书中的对照表。
一一🧝🏼♂️、M·H的新纪念馆藏四片。697~700号🧑🏿🎓。
以上全部为拓本👩💻。除部分原是《库方二氏所藏甲骨卜辞》及《殷契佚存》曾著录外,大部分材料是新的🕵️♀️、首次著录的✍🏿。
上述卡内基、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所藏甲骨情况,李棪著录的《北美所见甲骨选粹考释》中有详尽介绍。
84、日本所见甲骨录
[日]伊藤道治编著📒。1977年(日本昭和52年)7月日本京都朋友书店发行,十六开本👩🏼🚒,一册。日文版。
本书收录流散于日本的五家所藏甲骨九十七片🐻❄️:
一、故小川睦之辅氏藏七片。1966年3月载《东方学报》(京都)第三十七册🙎♀️🥷🏽。
二👃🏻、藤井有郊馆藏十六片🫳🏻。载1971年3月《东方学报》(京都)第四十二册。
三、桧垣元吉氏藏十三片🧈。载1972年1月《神户大学文学部纪要》1、
四🆖🏇🏻、关西大学考古资料室藏二十二片。载197了年3月《史泉》第五十一号。
五、大原美术馆藏三十九片⛹🏿♂️。载1968年1月《仓敷考古馆研究集报》第四号。
以上五家所藏,除桧垣元吉氏藏甲骨仅有拓本摹本外🚜,其余四家皆有拓本、照片与摹本。
作者对所录各家的甲骨,都分别介绍了收藏情况👰🏽♀️🧑🏽⚕️。在释文中🌃,每片甲骨都附有摹本👩💼,对各片都划分期别、事类、并详细考释🙆🏼。尤其是对《大原美术馆所藏》的甲骨文字,作者逐片与《佚存》、《遗珠》、《前编》等书的甲骨进行对照,凡相同者🌄,都注明其号码💈,方便读者查检🛄。
书后的结论,着重评价了郭沫若编辑的《卜辞通篡》一书😛👆🏼。
85、甲骨文合集
郭沫若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辑➞。中华书局印行👨🏽🍼,八开本💅🏿,共十三分册。
本书1978年是从第二册开始出版发行,1983年图版部分已全部印齐🥓💃🏽。
各册出版时间、期别及甲骨编号:
第一册,1982年10月,一期,1~1139号。
第二册😤,1978年10月,一期👐🏻,1140~4974号🕺🏼。
第三册,1978年12月🧏♂️,一期🏵,4975~7771号🌯。
第四册,1979年8月,一期🙍🏿♂️👩🦯,7772~11479号。
第五册,1979年10月🫅🏿,一期🧜🏿♀️,11480~14821号。
第六册,1979年12月,一期🙎🏿,14822~19753号🫂。
第七册,1980年8月,零期①👜,19754~22536号。
第八册,1981年1月,二期,22537~26878号。
第九册🏌️♀️,1981年6月,三期🫅🏽,26963~29695号。
第十册👩🍼🧑🔬,1981年12月,三期,29696~31968;四期,31969~32977号🚣🏼♀️📃。
第十一册,1982年1月,四期,32978~35342号💱。
第十二册,1983年6月🔨,五期,35343~39476号。
第十三册,1982年3月,第一至五期(摹)🤦🏽♂️🐟,39477~41956号👩⚖️;第一期🏌🏼♂️,39477--40814号🥷。附一期,4Q815—40910号;第二期🛐,40911—41S02号♠︎;第三期🦻🏻,41303—41453号🔄;第四期,41454~41694号;第五期,41695—41956号。
在第一册中,前面附有尹达的《甲骨文合集》前言;有胡厚宣的《甲骨文合集》序💪,并附有《甲骨文合集》编辑凡例(共二十例)。
本书由郭沫若任主编⟹👨🦽,胡厚宣任总编辑,历史研究所先秦史研究室担任编辑工作✪,经二十多年的努力𓀄,才编成这一大型甲骨著录🐍。
本书材料主要来自国内外一百多种收录甲骨文的书刊及全国一百多个单位和许多私人收藏的甲骨;公私收藏的拓本👩🏻🦯➡️、照片及部分新发现的甲骨🤯🧔🏼♀️。在广泛收集大量的材料基础上,经过了对重🉐、去讹、换片及进行拼合等工作。全书十三册,共收录甲骨四万一千九百五十六片,第1至12册🫶🏼,全部甲骨为拓本(少部分为照片)👬;第13册则全部是摹本。
本书所收录的甲骨材料♥︎,是按时间先后而分期编排的。分期的原则基本上是按董作宾的五期分法进行🧙🏻♂️,即𓀎:一🅰️、武丁期;二、祖庚🪯💛、祖甲期;三、廪辛、康丁期👨👩👦👦;四✍️、武乙🦘、文丁期;五、帝乙、帝辛期。另外,“師组”、“子组”🦠、“午组”卜辞,因诸家意见分歧,故作为“零期”附在一期之后①。
注①该书所指“零期”💂🏿,即陈梦家在《殷虚卜辞综述》一书中所称的“午组”、“師组”🧑🦼➡️🐚、“子组”等卜辞;和贝冢茂树所称的“王族”💇🏽、“多子族”卜辞。亦即该书十三册中所言及的“附一期。“
每一期又分二十二类:1、奴隶和平民,2、奴隶主贵族,3🐌、官吏🚹,4、军队、刑罚、监狱,5、战争,6、方域👨🏼🍼,7、贡纳,8、农业,9、渔猎、畜收🧔🏻,1O🫱🏿、手工业😨,11✊、商业、交通🧙🏼,12⛽️、天文、历法,13🧲、气象🦹♀️,14🧖🏿♀️、建筑,15、疾病,16、生育🐢,17、鬼神崇拜,18、祭祀🦹🏽,19👧🏿🚱、吉凶梦幻🧗🏿,20、卜法,21🧞♂️、文字🖖🏿,22、其他。
本书的出版⚾️,是甲骨学史上的一件大事🙇🏻♀️,其特点是🧎➡️。
一🏌️♂️🤦🏼、收集的材料范围广而全面👷🏼♂️🎼,内容较精🏊🏼♀️,从十几万片甲骨中精选出四万多片,经过科学的整理,尤其是在编辑过程中作了辨伪✊、缀合工作。
二、经过换片👩🏽🚒🦐,选用最清楚的拓本🐝,使过去一些著录中存在的拓本不全、摹本不确👒👆🏼、印制不清🧻📈、缩小失真等缺陷👂🏼🚜,得到改正和弥补。
三、对选用的拓本和一部分照片,均用珂罗版影印,效果较好👇🏿🔦。
四、分期分类排列,使读者便于查检某一方面材料。
五、一部分甲骨采取摹本,另成一册🤲🏻,弥补了拓本、照的片不足处。
不足之处是分类较细,而且有些分类不大合适。有些甲骨有二条或两条以上内容的🖖,又仅归为某一类中♕,不便读者查找。另外,只有本书的甲骨顺序号🍙,没有附每片的出处和原来的号数,读者参考不便。所收录的影印片中仍有一部分不甚清晰💇🏿👯♀️,甚至有部分照片缩小👩🦽,效果不大好🧔🏽♂️。
总之,本书是八十多年来发现的甲骨文的集大成的著录,为今后甲骨学和殷代历史的研究提供了比较全面、系统的资料。
86、东洋文库所藏甲骨文字
[日]东洋文库古代史研究委员会编著。1979年(日本昭和54年)3月东京株式会社印刷👨🏼🏫,十六开本,一册。日文版。
目次包括🎓:序👰🏼♂️,凡例,图版🧑🏿,释文,索引🙇🏽♂️,检字表(已释字⏱、未释字)🧑🦱。
本书收录甲骨拓片六百一十四片,除无字或伪刻的二十三片外,实收五百九十一片🤰🏽,全部为林泰辅所收集😔。
这批甲骨→。先由林氏编入《龟甲兽骨文字》一书🎆,后金祖同:《殷契遗珠》、《龟卜》、郭沫若🤶🏼:《卜辞通篡》别录之二,饶宗颐:《殷代贞卜人物通考》诸书也都利用了这批材料💇🏽。1975年由松丸道雄与渡边共同选片、手拓分类🚵🏽♀️🙋、断代🚅、释文、索
引💫🧑🏼🦱、校勘,并由渡边校误🦣,编成此书。
本书甲骨分别按甲和骨收录,时代按董作宾氏五期分法,不能划分者则放在第五期后。最后本书称异体的,即为“師组”(或“王族”卜辞)卜辞👩🏽。分类按祭祀、求年、风雨、旬夕、田猎💂♀️👨⚕️、往来🤎、方国、征伐、使令、疾梦、卜占🥵🫎、贞人、杂卜等十二项🤺。释文按新编顺序号,每片之后👨🎓,又注原编号。索引按《说文》顺序排列🤱。
本书的拓本🙅🏼♂️,照原骨大小拓印,弥补了《龟甲兽骨文字》仅取原骨某一部分🤌,将其他部分剪掉的缺陷,同时又补拓了背文🛣。不足处是有些拓本字迹不清晰的,没有附摹本,而且也没有本书编号与其他著录号对照的索引表🤷🏽。
87🙏🏼、怀特氏等收藏甲骨文集
许进雄编著。1979年6月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馆出版🙍🏿,十六开本,一册👉🏽。
目次包括:序言(分为英文版🧑🏼🔧、中文版)🧛🏿♂️,甲骨拓本,甲骨缀合例🦻🏽,甲骨摹本,甲骨长凿图✍🏼,释文。
本书共收录甲骨一千九百十五片,全部为拓本👩🏼🎨。其来源有:一💆、绝大部分是怀履光1931年收藏的三千片🏊🏼♀️;二🤲🏿、1920年George Grotts收藏的六十五片;三、1967年spanfaing夫妇捐赠的七片,原为Samnel Mlrclr教授藏品;四、属于明义士的一些藏品,但以前专著未曾采用或与该馆尚未出版的甲骨缀合者;五🟩🕚、其他。
本书甲骨以时代为序,分为五期,即🔬:第一期武丁及其前世,1~1009号🤸🏿:第二期祖庚、祖甲,1O10~1297号🧑🏽🏫;第三期康丁①1298~1480号;第四期武乙⚒、文丁,1481~1680号;第五期帝乙、帝辛😻,1681~1915号🏋🏻。
注。①序言中,作者将这批卜辞按五期划分🧑🚒,但在第三期中仅列康丁,没有廪辛。从本书所收这批甲骨卜辞看。实际是有廪辛时期的。
每一期的排列又先甲(以S为代表)后骨(以B为代表),再以事类为次👨🎤。刻辞涂朱者🧚🏿♂️、背面刻辞👨🎨、骨臼面辞等,都标明区分符号。
本书收录的甲骨,近半数为第一期的碎甲💪🏽。但仍有一些相当珍贵的材料#️⃣。如最后一片1915号💇🏿♂️🤾🏽♀️,是迄今罕见的虎骨刻辞;1914号是为数不多的人头骨刻辞🍷;1464号中的东行🐝、上行📗🏈、左旃🥋、右旃,1504号中的中行,1581号中的大行🚃,1901号中的大左族等,对于研究殷代的军事编制提供了一些新的资料。
作者研究了甲骨上的钻凿形态◽️,认为它可作为甲骨断代分期的标准,所以在释文中,对许多甲骨的长凿形态进行了描述,并对一些保存较完整的长凿,绘图附于拓本之后。另外🤵🏼♀️,本书甲骨的分期是按董作宾的“五期法”🚣🏽♀️,而且作者也同意董氏文武丁时代的“复古”之说。
88、谢氏瓠庐殷墟遗文
[日]松丸道雄解题。1979年(日本昭和54年)9月日本东京汲古书院发行🈂️,十六开本,一册。日文版🤰🏼。
目次包括:关于“谢氏瓠声殷墟遗文”解题(松丸道雄作);图版✅,收录甲骨五百五十片,全部为拓片影印;附录⛔️:一、谢书拓本重出于《京》、《存》两书者♠︎,二、《京津》拓本重出于谢书者🦘,三🤓、《存》下摹本重出于谢书者(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藏骨)。
本书所收录的五百五十片甲骨卜辞🚣,除全部拓片按原来一片一张影印外,凡是与《京津》🌸、《存》下重出者🩸,均在重见片页上注明两书中的有关页数🧑🏿🚒、号码等🎒。
作者在解题中🤟🏿,首先介绍了重印该书的情况💩,指出这次重印是根据绵纸本(八册装)的版本所影印的🟨。原八册本是👸🏿:第一册,35页,收一至七十片🖖🏽🧊;第二册👩🏼🦰,35页👩❤️💋👨🧑🧑🧒🧒,收七十一至一百四十片;第三册✍🏿,37页🫏,收一百四十一至二百一十四片;第四册,36页,收二百一十五至二百八十六片;第五册,35页,收二百八十七至三百五十六片🏀;第六册,31页,收三百五十七至四百一十八片;第七册🔇,33页,收四百一十九至四百八十四片;第八册,33页,收四百八十五至五百五十片。
解题中,对胡厚宣:《五十年甲骨学论著目》所写的“北平富晋社”的问题🥗,对《五十年甲骨文发现的总结》所说的瓠庐谢氏拓本六百片及陈梦家:《殷虚卜辞综述》附录中的数字等👩🦽👳🏼♀️,均提出了不同看法。
此外,松丸氏在解题中还推测瓠庐氏可能是谢国桢(据我们最近了解,瓠庐谢氏应是谢国桢之弟谢国彦)𓀉。
这批甲骨👌🏻😮💨,一部分现藏上海师大,大部分现藏故宫博物院🌋。
89、北京大学国学门藏殷虚文字考释
严一萍编著。1980年9月台湾艺文印书馆印刷,十六开本,一册🕵🏿🤦🏻♀️。
目次包括🐎:自序,图版,收录甲骨二百八十九片🧖🏽♀️,全为摹本🧘🏿♂️;文字考释👨🏿💻🙎🏿♀️,分为四卷🧬。
本书所收甲骨原是北平霍保录所赠。据《甲骨年表》1922年条载:“达古斋主人霍保录以所藏甲骨文字👨🏻🍼,捐赠国立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凡463版。”几十年来,这批甲骨仅1933年商锡永在《殷契佚存》中著录了拓本三十四版❤️🔥,在胡厚宣的《战后南
北所见甲骨录》中师友部分也收录过摹本多片。
值得指出的是🤸🏿♀️,作者对本书所收录的每一片甲骨都与过去著录过的书一一进行了核对,并在编号下注明其出处🙆🏻♀️。释文的特点:因作者近年来先后对《柏根氏旧藏甲骨文字》💪、《凡将斋所藏殷虚文字》🫕、《戬寿堂所藏殷虚文字》🕵️、《殷虚第一次发掘所得甲骨》进行了考释,甲骨文字内容颇有雷同,故在考释本书时🫳🏽,为避免重复,有的考释从略,并指出参见上述某书考释中,注明每片是甲或骨,并注出期别。凡是《南师》、《佚存》、《续编》等书已收录的,分别注明🥭,有些在《读编》中未录🧗♀️,释文中也予指出。释文基本上隶定,有些则进行考证🧑🏼🏭,如1·8·4片中“丁二妻妣己”👩🏽⚖️,编者认为是先祖丁有二妻名妣己的。凡《续编》未著录者,在图版释文部分皆附有摹本🧘🏿,已著录者不附摹本。释文中作者进行了一些补证:有补背文者,如1🚣♂️、24✌🏼、2、2·27·4🈶🧑🏿🍳、3·12·2🙎、4·23·2等;有纠正过去的一些错误者🫃🏿,如1·28·4中的血字《南师》释为祖字🧢,1·32·2为《续编》2·23·9🏊🏿,续对照表误为1·32·1、在释文中也注意这批甲骨中的同文卜辞或与其他著录中的同文卜辞问题🧛♀️。
不足的是本书没有把《续编》未录之片及《续编》、《南师》🌦、《佚存》已著录之片编制索引表🔑,不便于读者查对🤷🏼。
90📽📔、小屯南地甲骨(上册)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著。1980年1O月中华书局出版⛳️,八开本🥋,二册😄🚏。
目次包括👰:凡例👮🏽,前言,图版号及拓片顺序号目录表,龟甲与背文统计表🏒。
本书收录拓本图版834页,收甲骨四千六百十二片,是1973年在小屯南地发掘的全部刻辞甲骨。凡有字者🕒,不论大小片及字的多少🪻,一概收入🥿。因缀合五百三十片🧍🏻👍,加上有背文等,共收四千五百八十九片。其中甲七十一片🤝,骨四千五百十八片;此外还收录了自1971年以来在小屯一带发掘及零星采集的甲骨拓本二十三片♊️,作为附录。除八片朱书为照片外,其余都为拓本。拓本图版是按灰坑、房基址😙👩🏼🍼、墓葬、探方为序。1~822版(1~4589号)是1973年发掘的,823~834版,(4590~4612号)是零星发掘与采集的。
编者在整理过程中,注意到考古发掘的地层、坑位关系及甲骨与陶器共存等情况🏜。在《前言》中,对这些问题作了具体的叙述⚇。由于甲骨出土时都有明确的地层关系🙇🏽♂️,而且与陶器共存😺,这为甲骨文分期断代、为殷墟文化分期提供了证据。
编者指出:小屯南地早期时代大约是武丁前后,即大司空村一期🖨;中期时代大致是康💪🏻、武👞、文时代,即大司空村三期;晚期大致已进入帝乙时代🧗🏻♀️,即大司空村四期🤷🏼。又指出小屯南地的早、中期间有缺坏,即缺大司空村二期😅。
编者依据小屯南地地层🤵♂️、灰坑叠压打破关系,并结合对卜辞的字体🤷🏽♀️🧑🏿🔧、文例、内容等方面的分析,对学术界一些有争议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如:对“師组”🙇♀️🏮、“午组”卜辞🧿,认为是属于武丁时期🎀;对康丁、武乙👨🏿🔧、文丁卜辞进行了比较,指出它们之间的区别和各自的特点。
本书收录的甲骨🎢,内容丰富🕜、范围较广🔔,其中出现了不少新的材料。如:新出现属武丁时代的贞人丩;新出现如小卜辛、冏乙、后祖妣庚、中宗祖丁、高祖上甲及后父丁等各时期一些新的称谓;新发现如癸方🧖🏼♀️、开方👩🏽🎨、让方及北方方国;还发现天文方面的“月又戠”♊️;军旅编制方面的左、右旅及右⛹🏿♂️🏉、中、左戍🖋;以及诸如“大学”💂🏻♀️🔚、“百工”等新材料。
总之,《小屯南地甲骨》上册是一部较重要的甲骨著录。它收录的甲骨是解放后发掘所获数量最多的🔡,而且有明确的地层、坑位关系及附有同出的陶器,为甲骨文的分期断代,为古文字研究都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材料🖐。另外,图版拓本🫳🏽😴,不但注明其单位与顺序号👨🏻🔬,而且还标明出土时的层位关系等⚁,为恢复田野发掘原貌提供了根据。
对本书的评论,有史任:《“小屯南地甲骨”简介》,载《考古》,1981年第四期。
91🧟♂️、甲骨文选读
李圃编著。1981年6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十六开本,一册👰🏼♂️🥏。
目次包括👆🏼:序(商承祚🍿、戴家祥及作者分别作序)✊🏻,附记☦️,凡例🍣🧑⚕️,图版🥾。
图版共分九类:
一、先公先王,1~30页,一至一百三十二片
二、数算历法👩🏼,31~49页,一百三十三至二百零三片;
三、天体气象,50~70页🫱🏽,二百零四至二百七十二片💪🏻💝;
四🤦🏽♀️💆🏻、农业生产,71~85页,二百七十三至三百二十三片;
五、政治活动,86~101页,三百二十四至三百八十三片🧑🏽🎨〰️;
六🧙♂️、军事活动,102~115页,三百八十四至四百三十三片👥;
七、田游狩猎👨🍳,116~126页🥱,四百三十四至四百七十一片;
八、日常生活,127~141页,四百七十二至五百二十二片;
九、其他,142~159页,五百二十三至六百三十五片👩🏽🏭👨🏿🍳。
以上共选收甲骨文六百三十五片,全部为摹本。
本书为文科有关专业高年级选修课教材♧。选片兼顾内容、形式方面的典型性、代表性ℹ️,尽量选全辞🆕、全句。全书按文辞内容编排🌤,只有内容相同时才按时代排列。
书后附四种表,即:殷代先公先王世系表、天干、地支表、史官贞人表及引用书名简称表🤷。尤其是引用书名简称表🧴,对读者了解选片引书情况很有帮助。
另外,作者在自序中主要论述了甲骨文造字的有关问题。
本书摹本较准确。
不足之处是没有编甲骨片索引🏌🏼♂️,查找不便;书名为《甲骨文选读》,实际只为“选片”,没有“释读”🧑🏽🦱。
92、《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藏甲骨文字·图版篇》
[日]松丸道雄编著。1983年3月30日东京大学出版会印刷,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发行🏒,为本所报告之一,十六开本,精装一册。
目次包括有💞:
序
凡例。
故·河井荃庐氏旧藏甲骨,
故·田中救堂氏旧藏甲骨🤸🏼,
三浦清吾氏旧藏甲骨。
该写共收录甲骨一千三百一十五片👊🏻。每片甲骨,皆标出图版号✊🏻、期别🤷🏽♀️、甲或骨(龟甲用S表示,兽骨用B表示之)👨🎨、内容及其编号;同时👻,该书每版甲骨均以拓本👦🏿、照片相互对照印出🙅🏽♀️;凡有背面施钻凿者🤲🏼👉🏽,亦均以拓本与照片表示出来🦂,以便于读者使用👨❤️💋👨。
现简略将本书所收录的甲骨情况介绍如下。
故·河井荃庐氏旧藏甲骨:
第一期:卜甲0001~0239 图版1~17
卜骨0240~062 图版18~80
第二期:卜甲0622~0642 图版81
卜骨0643~0665 图版。82~84
第三期👨🏼🚒:卜甲0666~0672 图版85
卜骨0673~0677 图版86
第五期:卜甲0678~0888 图版87~97
卜骨0889—0958 图版97-一103
族卜辞:卜甲0959~0962 图版104
卜骨0963~0971 图版105
人头骨刻辞🧚♂️:0972 图版106
补遗🤷♂️:卜甲卜骨零片 图版107
故。田中救堂氏旧藏甲骨👩🏿🦳:
第一期:卜甲0973~1136 图版108~123
卜骨1137~1181 图版124~128
第二期🦸🏻♂️:卜甲1182~1202 图版129~130
卜骨1203~1239 图版131~134
第三期:卜骨1240 图版134
第四期:卜骨1241~1276 图版135~138
族卜辞:卜甲1277~1303 图版139~141
卜骨1304~1313 图版141
补遗:卜甲零片 图版142
卜骨零片 图版143
三浦清吾氏旧藏甲骨:
第一期:卜骨1314 图版144
第五期:卜骨1315 图版144
书后有英文目次🏂🏻;另书尾附有作者简历及主要著作目🦻🏿。
需要指出的是作者在序言中除了简略谈了本书所录河井氏(九百七十二片)、田中氏(三百四十一片)及三浦清吾氏(三片)共计一千三百十五片甲骨外,还较详细地分别介绍了三氏的简单生平、收藏甲骨的经过、及著录过的情况等。
该书不足之处👩🏻🦯:一是有些甲骨上的刻字🧘🏿👩🏼⚕️、从拓本或照片不清晰,如果加上一些摹本,则效果可能更好;二是,对收录的一千三百十五片甲骨的收藏过程,它们过去被著录的情况,缺少一份详细的目次对照表🤴🏼。
二、考释
93👳🏻♀️👧🏿、契文举例
孙诒让著🎀。1904年(清光绪三十年)写成,1917年(民国六年)吉石霞丛书本♠︎,线装,一册(二卷)。又🕓,1927年(民国十六年)上海蟑隐庐石印本,线装,二册。
上卷包括自序、正文。分八章:(一)日月🧍🏻♀️,(二)贞卜,(三)卜事🕣,(四)鬼神💂🏼♀️,(五)卜人,(六)官氏,(七)方国,(八)典礼🥭。
下卷二章⏭:(九)文字🦸🏻,(十)杂例。
这是考释甲骨文的第一部著作。
孙氏在自序中谓💂🏿♀️:“不意衰年睹兹奇迹👀,爱玩不己,辄穷两月力校读之⇒,为前后复重者参互采绎,乃略通其文字,大致与金文相近,篆画尤简省,形声多不具;又象形字颇多,不能尽识。……今就所通者,略事甄述🏋🏿♀️,用补有商一代书名之佚😦,兼以寻究
仓后籀前文字流变之迹。”
在此书中,作者不但考释文字🎞🧎➡️,而且将契文进行分类🪇,为后来研治甲骨文的学者开拓道路。书中有些字的释读至今仍是切不可易🤷🏽♀️。例如🤦🏿♀️:释祖🤷🏿♂️,征止、陟、出🧑🎨、先、省、众、冓、彖、永♟、帝、方、启🤽🏿、羌🧑🏻🦯➡️、易;干支中的甲🧑🦯、丙👨🏻🦼、丁、戊、庚、辛、壬☸️、癸、丑、寅、卯、辰👩🏻🎓👨🏼🦲、未👳🏼♀️、申🚍♙、酉、戍、亥…等一百多字🙇🏼♀️。
但是🏃🏻🔽,由于资料所限,当时作者只能根据《铁云藏龟》一书来研究甲骨文,所以错释的字相当多🙍🏽。如🤓:以“王”以“立”,为“贞”为“贝”🐍🔠,以“吉”为“享”;以“之”为“正”🦹🏿⚱️,以“涉”为“岁”,以“羽”为“猎”,为“兽”为“获”,以辰已之“巳”为子丑之“子”,把“旬亡祸”释为“它父母”。又,作者虽然认出了祖乙🤞🏼、祖丁、祖辛、祖甲、大甲🏌🏿♀️、大丁、大戊、羌甲🆗、南庚的名号,但认为不一定是《殷本纪》中的祖乙、祖辛、祖丁,而可能是殷代诸侯臣民的名号💁🏿♀️。此外,因错释的字较多👩🏻🏫,许多完整的卜辞不能通读,故在此基础上所论述的殷代制度,也是难以成立的⚅。
此书尽管有许多错误,但孙诒让是最先较有系统的认识甲骨文字的第一位学者,其披荆斩棘之功是应该充分肯定的♨️。
94🛀、殷商贞卜文字考
罗振玉。1910年(清宣统二年)6月玉简斋石印本⛹️👨🏼🎨,线装,一册。
全书包括🦹🏼:作者自序🧑🏼🎤🚣🏼,正文,后识。
全书分四章:
一🏊🏽♂️🙆🏻♂️、考史:1💂🏽♀️、殷之都城,2、帝王之名谥(并简述祭祀、田猎)♒️。
二🤵🏽♀️、正名:1🧖🏿♂️、籀文即古文,2🚙🧑🏼🚀、古象形字🙇🏿♂️,因形示意,不拘笔画𓀌,3、与金文相发明,4、纠正许书之遗失。
三✴️、卜法👈🏿;上溯史策🥃,求龟卜之源流,从甲骨卜辞,考证古代占卜方法。1、贞👨🏼🏭,2、契,3、灼,4⚱️、致墨,5、兆坼,6🛌🏽、卜辞🦻🏻👩🏻🦽➡️,7、埋藏🙀,8、骨卜。
四、余论:1、古书契之形状,2🦤、卜辞之行款、读法🔭,3、甲骨文字涂朱与涂墨。
罗氏在序言中谓🧘,1909年(宣统元年)✊,日本林泰辅案赠刊《史学杂志》之论文(即《清国河南汤阴县发现之龟甲兽骨》),读后颇多疑异,因而尽发所藏拓墨👩🏿🌾🌲,博观估人甲骨,详加考释🧑🏻🎨,写成此书🪚。又谓,甲骨“发见之地🪯🍙,乃在安阳县西五里之小屯⏪,而非汤阴,其地为武乙之墟🏣。又于刻辞中得殷帝王名谥十余,乃恍然悟此卜辞者实为殷室王朝之遗物🐋。其文字虽简略⌚️⛅️,然可正史家之遗失🩸,考小学之源流👮🏽♀️✦,求古代之卜法”🧨。
此书是罗振玉研究甲骨文的第一本著作🙇🏻♂️👷🏽♂️,篇幅虽不长🧑🏿⚕️,但多有创获🚼。如🦶:考定小屯为殷墟及审类帝王名号两点有重要意义🧑🏻🍼。又🦑,在此书中🛒🧑🏽🦱,作者用甲骨文🛁、金文、《说文》相对照,新考释出一批字,许多字的释读至今仍是正确的𓀄。
后来🌗,作者还写了《殷商贞卜文字考补正》📺,对此书作了校补🙋🏻♀️,见1936年12月《考古社刊》第五期。
95、殷虚书契考释
罗振玉著🪓。1914年(民国三年)12月王国维手写石印本,线装🥗,一册。又🔨,1927年(民国十六年)二月东方学会石印增订本线装,三卷二册。
初印本考释四百八十五字(不包括人名🧑🏿🦲、地名所隶定的字)👳🏽♀️,增订本考释五百七十一字。
全书分八章😨,各章目次及主要内容如下🪯🦠:
一🦹🏽♀️、都邑:“商自成汤至于盘庚,凡五迁都👨🏼🌾🪭;武乙立,复去毫徒河北,其地当洹水之阴💆🏿,今安阳县西五里之小屯,即其虚矣,方志以为河直甲城者是也。”
二、帝王:1、卜辞中可见的帝王名22(23)🦈;先妣名14(18)。(括弧内是增订本之数字,下同。)
三、人名:于帝王名之外,考订人名78(90)🧖🏼。
四🐷、地名👶🏿:卜辞中🍾,其字可识或不可识的地名有193(230)🙅♀️。可分为16(17)类。
五、文字👲🏻。形声义可知者485(560)。罗氏谓:“合此五百余文观之,其与许书篆文合者十三四,且有合于许书之或体者焉有合于今隶者焉💁🏿;顾与许书所出之古籀则不合者十八九;其仅合者🤳,又与籀文合者多,而与古文合者寡🤹🏽♀️。为是知大篆者,盖因商周文字之旧🧝♂️,小篆者,又因大篆之旧,非大篆创于史籀,小篆创于相斯也。”
六、卜辞🚴♂️:将可为通读的卜辞👩🏿🦱🥭,用今楷写出,分为8(9)类:1☆、卜祭306(538)条,2、卜告15(32)条🦸🏽♀️;3、卜辜。4(6)条,4🚴🏼♀️🚶♂️➡️、出入77(177)条,5➞、卜田渔130(190)条;6🚴🏿♂️、卜征伐35(60)条;7、卜年22(34)条,8🐺、卜风雨77(112)条🧝🏼,9、杂卜47条(这是增订本新增加的一项)。
七、礼制:“殷商礼制,征之卜辞,其可知者六端:1👌、授时,2🏂🏽、建国⚗️,3、祭古🚑,4🙆🏼、祭礼,5、牢鬯🐇,6✏️、官制。
八、卜法:卜用之龟🧖🏼♂️、甲;凿、钻、灼🩷、兆。
罗氏谓:“予既据目验知古卜法概略🧄,证以《周礼↗️。春官》及《毛诗》、《戴记》,周秦诸子之言卜事者多与符合,知殷周卜法无大差。而郑君笺注诗礼则颇有失误,是商周卜法⚇,汉儒已不能明矣。“
罗氏在此书中,用字形比较(从《说文》上溯金文🙎🏿♀️,由金文溯卜辞)和偏旁分析,结合每一个字和词在卜辞中的位置和作用来考释甲骨文。这种方法较为精密,所以他能考释出一大批前人所末释的甲骨文字,使许多杂乱无章的卜辞能够通读🙎🏼♂️。同时,由于他将卜辞进行分类🧎🏻♂️➡️,这就便于学者们利用甲骨文来研究殷代的历史💊。
对于《殷虚书契考释》一书在考释甲、骨文字方面的页献,郭沫若作了充分的肯定,说它“使甲骨文字之学蔚然成一巨观。谈甲骨者固然不能不权舆于此,即谈中国古学者亦不能不权舆于此。”①
注①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三篇《卜辞中的古代社会》🤲🏼👩🏿🌾。
此书也有不足之处,如:错释的字、词为数不少🙇♂️;有些问题的阐述也欠妥🙅🏿♀️;增订本还删去在初印本中每字或卜辞之下注出的书名🕵🏽、页数、片号📧,不便于读者查对原文及引用👮🏼。
96🥙、殷虚书契补释
柯昌济著🥅。1921年(民国十年)出版🧑🏼🤝🧑🏼,线装,一册🦸🏻♂️。
本书考释甲骨文字、词六十多个。其中释劦👩🏿🔬、足、震、舞、取等字是可取的。但错误之处也不少🎵,如:将“御”释为“卪”,将“豙”释作“雁”,将“屯”释作“茅”🩼,释“祸”为“凶”🏯,释“岁”为“戬¨等等☔️👨🎤。
97🌦、殷虚书契考释小笺
陈邦怀著。1925年(民国十四年)2月出版,线装,一册。
全书包括吉城序、自序、正文💆♀️。
正文分为三篇❔:
一🎴、地名篇🚶♂️➡️,笺释地名九个🤱🏽:视🪈、稷、休、甘、温🧕🏻、惠、宕🈶🧓🏻、榭🚴、蘆。
二🛞、文字篇🦵🏿,笺释字四十八个:霝👅🤞🏿、朔👫🏻,廪♜、潢、榭🧑🏻🦯➡️、泞🧑🏼🔧、滓🎇🫶🏿、肖、害、雝🚷👇🏻、棘😁、巫🕵🏿♂️、丞↩️、贞📔、奈👨🏿💻、妸、奚、郭、饎、凤🏊🏼♂️、雉、龙🏌🏿♀️、稷🤸🏿、朱🧑🏼🦲、蘆👨🦲、麓、杞🚶🏻、缫🛺👉🏻、赫、偁、视、爯🙇🏽、敏🚶🏻♂️、守、弇、斋🧎🏻♀️、复、乘👨🍳、浴、澡、濯👨🏿🎨、戋、触、戾🕯、宕🏊🏽♂️、有龙📚、冤、芮♣️。
三、礼制篇:1、宗庙之制🚶🏻,2、封建之制,3🤸♀️、祀神之礼,4、诸祭之名,5👨🏿🎓、殷之官制🪅。
此书是仿郑氏诗笺之例🫠,以疏补罗振玉之《殷虚书契考释》👨🏼🦱。因成书较早🔄,作者仅见王襄《篁室殷契类纂》及商承祚的《殷虚文字类编》等书🏊🏼♂️,未见罗氏《增考》,故笺释各条,有不少错误👰🏼♀️。但也有一些字的解释是可取的,如♍️:释“稷”、释“戾”等。
欢迎光临 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学术论坛 (/forum/)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