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時報【本報訊】
陜西省文物專家日前在寶雞鑒定出土文物時發現👷🏻,一件距今兩千多年前的精美戰國酒壺出土於一座西漢墓中,而壺內竟然存在著疑似酒類液體。
陜西省文物局文物鑒定組組長呼林貴說🗿,這件酒壺與幾件文物在西漢墓中相伴出土,但從其形制、紋飾等特點判斷🪨,酒壺屬於戰國時期𓀁,製作工藝精美👨🏽💼,應當屬於國家一級文物🌧。
今年十月卅日,陜西眉縣金渠鎮教坊村一戶村民用挖掘機取土時🙇🏽♀️,意外地發現了這件青銅酒壺等多件文物🧜♀️,其中帶彩釉的陶罐和燻爐跟扁型酒壺明顯不屬於一個時代👨👩👧。在寶雞市文物部門協調下🎀,本月二日陜西省文物局特派文物專家前來鑒定。
專家認為,鑲銅鑲金的扁壺上裝飾的蝌蚪紋飾在秦文化器物中少見🚋,但常見於戰國時玉器;壺蓋上除有三個鳥狀支撐外,其蓋口處的菊花狀紋飾上還鑲有紅銅,十分精美。
由於青銅壺體形扁平,易放在馬背上利於長途放牧行走💇🏼♀️,有人推斷其是遊牧民族盛酒的酒具🏋🏿♀️。但從考古史看,這種扁形青銅壺在中原較為普遍↗️👰🏼♂️,其內存在液體的性質👨🏼🦳,很可能是酒。
呼林貴說:「中國在商周時期就有了酒文化,到戰國時的青銅器裏存在酒屬於正常現象,目前說是『疑似酒類液體』可能更恰當」。
據了解,大陸文物部門準備請釀酒專家對液體做進一步的化驗分析,以便透過科學數據來說明其性質🌡。如一旦證實是酒,那麼它將要比二○○三年西安出土的「西漢美酒」還要早兩、三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