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3月19日晚,山东大学“稷下风”研究生学术讲坛第106期在东区邵馆报告厅举行。吉林大学校长助理、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中国古文字专家吴振武教授做客“稷下风”研究生学术讲坛,为大家带来题为《古文字是怎样释读出来的》的专题报告。
举报
相关链接:
http://www.online.sdu.edu.cn/news/article.php?pid=48489
沿着时间的脚步🧍♀️,吴教授依次对金文、竹简和帛书、金石文字🧘🏿♀️、印章文字、陶文和货币文字作了讲解🤘。在讲到货币文字时,他饶有兴趣地谈到了研究生就读时“一举成名”的经历🐒🎾。在近一百年中,出土的齐国刀币上的文字一直被误读为“齐制法化”🚳🔈,而吴教授通过他的知识积累,及以往研究的经验🏆,成功地解读为“齐制大刀”,修正了一百年的谬误。从而确定了他在古文字研究领域的地位。---嘿嘿,有意思🧝🏻。不过“制”应是“之”🚀,打错了,这位和俺一样用拼音打的。
[此主题已被 东山铎 在 2008-4-21 22:50:49 编辑过]
又:
http://www.grad.sdu.edu.cn/artishow1.asp?articleid=1881
http://www.ygb.sdu.edu.cn/html/xssk/sxjt/100603.html
=(http://www.ygb.sdu.edu.cn/html/xwsd/jrjj/135440.html)
同样一件事,有一篇写来比较好玩的转来看看🚵♀️:
3月19日晚7:00,在邵逸夫科技馆一楼报告厅🧑🦱,吉林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吴振武教授做客山东大学“稷下风”研究生学术论坛,为山大师生做了题为“古文字是怎样释读出来的”的主题讲座🧑🏽🎨🐢。吴教授凭借他丰富的知识与渊博的学识👩🏿🦱,带领聆听讲座的师生畅游古代,在中国古代的文字艺术中寻找美的真谛🎎。山东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刘树伟教授主持讲座。 晚7点整🎉,讲座正式开始。在主持人对吴教授简短的介绍之后,吴教授登台讲授👎🏿。汉字源远流长,有着几千年的历史♚,吴教授的主要研究对象是秦统一文字之前的文字🏣,即我们所说的古文字。吴教授从甲骨文说起,将文字背后的历史详尽展现在在场同学们的眼前。他介绍道📄:“最初的文字是镌刻在乌龟腹甲以及牛的肩胛骨上的。首先是1899年由王一龙在现在河南安阳附近发现的。甲骨文主要在殷商时期出现,在西周时期也有甲骨文出现。” 沿着时间的脚步,吴教授依次对金文🤵🏼♀️、竹简和帛书、金石文字👨👧👦、印章文字🧘、陶文和货币文字作了讲解👨🏼🏭。在讲到货币文字时,他饶有兴趣地谈到了研究生就读时“一举成名”的经历。在近一百年中🙂↔️,出土的齐国刀币上的文字一直被误读为“齐制法化”,而吴教授通过他的知识积累👷🏻,及以往研究的经验👲🏼⚠,成功地解读为“齐制大刀”👰🏿♂️,修正了一百年的谬误。从而确定了他在古文字研究领域的地位。 吴教授还就解读古文字的方法作了讲述。他将解读方法分为三类🧛🏻,一是反推法♻,即根据已知篆字举一反三🖐;二是总结自身演变的规律,从而推出未知的意思👩🏿✈️;三是通过通假字的推断来得到结果。吴教授通过讲述历经二十年,经过综合运用多种方法而解决一个疑难字的经历,道出了古文字研究的不易。 当被问及研究古文字有什么意义时🏩👩🏿🚀,吴教授幽默地说:“其实我也觉得没什么意义。正如数学领域攻克哥德巴克猜想一样💇🏼,对古文字的考证也是对人类智慧极限的挑战。当然了🍸,满足人们的好奇心也是其中一个意义😿。” 讲座进行了近两个半小时。整场讲座高潮迭起🧛,精彩非凡,使在场的同学受益匪浅。“我从没想过古文字还有这么大的魅力🎢🎆,本来觉得很枯燥的东西竟这样生动有趣。”一位聆听讲座的同学表达了他的感受。据悉🪓,“稷下风”论坛下期将邀请著名教授马瑞芳登台讲演,为同学们讲述红楼梦的故事🥨,敬请关注。
即:http://www.online.sdu.edu.cn/news/article.php?pid=48489。
又发现,原来报导是根据录音整理的🤷🫄🏼:
首先是1899年由王一龙在现在河南安阳附近发现的💥。
----嘿👦🏿,看“王一龙”(王懿荣)就知道🕴🏻;唉🏔,没人呢……
汗啊~~
1899年由王一龙在现在河南安阳附近发现的。
其實這話也不對,羅雪堂以前注意到甲骨的人由於受到商販隱瞞, 王懿榮根本不知道甲骨出於安陽
王本人也沒去過安陽找甲骨,實際上,[病中發現中藥龍骨刻字]的說法也證明是後人訛傳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富达平台网站
GMT+8, 2025-4-27 03:38 , Processed in 1.062434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