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报消息(记者伍迪 特约记者王继斌 通讯员毛传荣)随州曾侯乙墓出土的编钟等文物👲🏻,震惊了世界💇🏼。昨日,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黄凤春研究员告诉记者,在距曾侯乙墓东北20多公里的叶家山墓地🐉⛸,近日又发现一座曾侯墓💂🏻。墓中出土的青铜器🚴♂️,刻有“曾侯谏”等大量铭文,让考古专家眼睛一亮,具有极为重大的学术研究价值。
图为:65号墓出土的青铜鼎上🦹🏻♀️,可见“曾侯谏作宝彝”六个铭文字。
65号墓主人是曾侯谏
去年12月28日👨🏽🎤,位于随州开发区淅河镇蒋寨村叶家山的村民🧍🏻,在平整土地时发现了一批青铜器。今年1月上旬,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派员到现场调查,对两座残墓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并初步确定:这是一处新发现的西周家族墓地,是江汉地区乃至长江流域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西周古墓之一。
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湖北省文物局和随州市成立专班,于今年2月至6月对叶家山墓地进行了考古发掘。目前⭐️,田野发掘第一期工作已基本结束,共发现墓葬65座和1座马坑,除两座大墓未发掘外✸,其余墓葬都已发掘完毕,出土各类文物739件套,其中青铜器325件⛅️。
黄凤春说🧑🏻🎓🧑🏿⚕️,更为重要的是,65号墓出土的绝大多数青铜器上可见“曾侯”🌗、“曾侯谏”等铭文,表明该墓是西周早期曾国的一处墓地👩🏼🎨,比世界闻名的曾侯乙墓要早500余年🦔,墓主人是曾侯谏👨🏿🦰。
大量从未见过的铭文露面
勘探发掘表明,叶家山墓地长150米、宽100米,保存非常完整👨🏿🎤。
黄凤春说👨🏫🌈,目前该墓地发现的青铜器上大多带有铭文🏧,铭文总字量达398个,铭文内容除常见的一些西周早期的族氏文字和方国名外,还有大量为过去所未见过的人名。这对于排定墓地的世系⚔️、确定曾国与其他方国的关系,具有重大的学术研究价值💁🏽♂️。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一些青铜器上的古文字为过去所未见👒,对于古文字学的研究,必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曾、鄂两国曾并存于随州
曾侯乙墓发现后🫅🏻,考古界有关曾国问题的讨论一直不绝于耳。黄凤春介绍🧝🏻♀️,大多数学者认为曾国是西周晚期周灭鄂后立国的,叶家山墓地所见铜器及铭文表明♿,西周早期已有曾国。
黄凤春分析,叶家山墓地铜器的出土,表明曾🙅🏿、鄂应是同时并存于西周早期的两个古国🎉。从青铜器出土范围看,西周早期曾国并不大☁️,应该是仅局限于随州的漂水流域。随着鄂被周消灭,曾国迅速扩展至汉水以北及南阳盆地一带,成为替代鄂国的汉水以东第一大国。
更惊人的发现可能在后头
黄凤春介绍,叶家山墓地还有两座大墓尚未发掘,后续发掘工作将于下月底启动🙇🏽♂️,更惊人的发现可能还在后头。
有分析认为💁🏽♀️,在随州擂鼓墩出土举世闻名的曾侯乙墓后,随着叶家山墓地的发掘,随州将逐步形成“南有擂鼓墩⛵️👨🏻🦰、北有叶家山”的古遗址格局。
(责任编辑 陈剑) |